挹
挹字的筆畫:10畫;
I
yì
〡ˋ
〔《廣韻》伊入切,入緝,影。〕
亦作“揖”。
1.酌,以瓢舀取。
《詩·小雅·大東》:“維北有鬥,不可以挹酒漿。”
晉郭璞《遊仙詩》之一:“臨源挹清波,陵崗掇丹荑。”
唐韓愈《畫記》:“舍而具食者十有一人,挹而註者四人。”
清阮元《小滄浪筆談》卷二:“挹泉澆竹葉,享帚縛松鍼。”
2.指吸取。
《莊子·山木》:“﹝孔子﹞徐行翔佯而歸,絕學捐書,弟子無挹於前,其愛益加進。”
宋吳自牧《夢粱錄·六月》:“恣眠柳影,飽挹荷香。”
朱自清《溫州的蹤跡》二:“那醉人的綠呀……我若能挹你以為眼,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。”
3.引;稱引。
晉郭璞《遊仙詩》之二:“左挹浮丘袖,右拍洪崖肩。”
唐杜甫《覽柏中丞兼子侄數人除官制詞》詩:“作歌挹盛事,推轂期孤鶱。”
《新唐書·王鐸傳》:“所取多才實士,為世稱挹。”
宋王禹偁《仲鹹以予編成商於唱和集以詩相贈依韻和之》:“媚挹懷珠水,幽聽噴玉泉。”
《警世通言·蔣淑真刎頸鴛鴦會》:“接傾城之貌,挹希世之人。”
4.見“挹挹”。
5.通“抑”。抑制;謙退。
《荀子·宥坐》:“富有四海,守之以謙,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。”
楊倞註:“挹,亦退也。‘挹而損之’猶言損之又損。”
漢朱浮《為幽州牧與彭寵書》:“俠遊謙讓,屢有降挹之言。”
《北史·於謹傳》:“名位雖重,愈存謙挹。”
II
yī
〡
〔《廣韻》伊入切,入緝,影。〕
通“揖”。
1.拜揖。
《荀子·議兵》:“湯武之誅桀紂也,拱挹指麾。”
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荀子五》:“揖與挹通……晏子《諫篇》:‘晏子下車挹之。’挹即揖字,諸本皆作挹。”
前蜀貫休《山居》詩之六:“鳥外塵中四十秋,亦曾高挹漢諸侯。”
宋蘇軾《入寺》詩:“曳杖入寺門,輯杖挹世尊。”
2.推崇。
《北史·裴文舉傳》:“為州裏所推挹。”
梁啟超《近代學風之地理的分布》:“亭林屢遊山左,此邦人士挹其風,慕學者甚眾。”
阅读:141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