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著
1.亦作“土箸”。世代定居一地。
《史記·西南夷列傳》:“其俗或土箸,或移徙,在蜀之西。”
《漢書·西域傳上》:“西域諸國,大率土著。”
顏師古註:“言著土地而有常居,不隨畜牧移徙也。”
《宋書·孔季恭傳》:“夫訓農修本,有國所同,土著之民,習翫日久,如京師無田,不聞徙居他縣。”
清朱大韶《實事求是齋經義·司馬法非周制說》:“桓公問伍鄙之法,管子曰:‘相地而差徵,則民不移;徵不旅舊,則民不偷。’謂隨地之美惡而差其徵稅,則民安土箸不移徙。”
清龔自珍《西域置行省議》:“山西號稱海內最富,土著者不願徙。”
瞿秋白《餓鄉紀程》十:“所以那地方土著的資產階級很少,大多數隻是‘農業的’小資階級,外來的如中國人等,也是私人商業經濟,小買賣小手藝等等。”
2.指世代居住的地方。
清俞樾《春在堂隨筆》卷十:“東平(沈東平)先生《臨平記》以唐詩人邱丹為臨平人。考《全唐詩》雲:‘邱丹,蘇州嘉興人,諸暨令,歷尚書郎,隱臨平山。’則臨平乃其流寓,而非土著也。”
3.世代居住本地的人。
宋趙汝礪《北苑別錄·采茶》:“大抵采茶,亦須習熟,募夫之際,必擇土著及諳曉之人。”
元周伯琦《興和郡》詩:“灤陽界東履,汾晉直西略。提封廣以遐,編氓半土著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田子成》:“少君姓江,此間土著。”
茅盾《故鄉雜記》:“據鎮誌,則宋朝時‘漢奸’秦檜的妻王氏是這鎮的土著。”
阅读:88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