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城計
【成語】:空城計
【拼音】:kōng chéng jì
【出處】: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95回:“‘如魏兵到時,不可擅動,吾自有計。’孔明乃披鶴氅,戴綸巾,引二小童攜琴一張,於城上敵樓前,憑欄而坐,焚香操琴。”
【示例】:你不能老是用“~”
【近義詞】:
【反義詞】:
【歇後語】:諸葛亮彈琴退司馬
【英文】:presenting a bold front to conceal a weak defence
【成語故事】:三國時期,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,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。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,諸葛亮無兵迎敵,但沈著鎮定,大開城門,自己在城樓上彈琴。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,引兵退去。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,趙雲趕回解圍
(空城計,空城計)
在敵眾我寡情況下,缺乏兵備而故意示人以不設兵備,造成敵方錯覺,從而驚退敵軍之事,史書多有記載。但不限於守城。
明羅貫中據郭沖《條諸葛亮五事》(按係民間傳說)中之第三事,渲染而成《三國演義》第九五回。其情節為街亭失守,司馬懿大軍直逼西城,諸葛亮無兵禦敵,卻大開城門,並在城樓撫琴,司馬懿疑有埋伏,遂退兵。後以“空城計”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、迷惑對方的策略。
郭沫若《反正前後》第一篇七:“大堂上面那裏有甚麽機關槍呢?比諸葛亮的‘空城計’還要空得厲害的,是老卒殘兵的影子都不見一個。”
茅盾《子夜》十六:“周仲偉像‘空城計’裏的諸葛亮似的笑退了那八個代表。”
阅读:553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