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解
I
1.說明、解釋。
《左傳·莊公二十六年》“虢人又侵晉”晉杜預註:“或策書雖存而簡牘散落,不究其本末,故傳不復申解,但言傳事而已。”
2.申辯。
《後漢書·馬嚴傳》:“嚴數薦達賢能,申解冤結,多見納用。”
《新唐書·趙憬傳》:“時杜黃裳遭奄人讒詆,穆贊、韋武、李宣、盧雲等為裴延齡構擯,勢危甚,憬救護申解,皆得免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長清僧》:“僧亦不自申解,但閉目不復有言。”
3.申報。
宋嶽飛《奏措置虔賊狀》:“山寨賊首羅誠等二百餘人,見拘管在寨未審,令臣一面處置,惟復申解朝廷,伏望聖慈速賜指揮。”
4.指上報的文書。
元李翀《日聞錄》:“徐子方為陝西省郎中,有屬路申解,內漏落頭行一聖字,吏欲問罪,以為不敬。”
明陶宗儀《輟耕錄·厚德》:“有屬路申解到省,誤漏聖字,案吏指為不敬。”
II
發送;解送。
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會昌五年舉格節文》:“其諸支郡所送人數,請申觀察使為解都送,不得諸州各自申解。”
元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三摺:“小人申解文書,來到草橋店酒肆中,看三箇秀才吃酒。”
《元典章·戶部五·家財》:“仍將官司合收軀婢口數,令合屬發遣申解前來,仰照驗施行。”
《“五四”愛國運動資料·上海罷市實錄》:“﹝徐惠疇等﹞至昨晨一並申解警廳。”
阅读:132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