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色

色字的筆畫:6畫;

I

ㄙㄜˋ

〔《廣韻》所力切,入職,生。〕

1.顏色。

《書·益稷》:“以五采彰施於五色。”

《論語·鄉黨》:“色惡不食。”

南朝梁江淹《別賦》:“春宮閟此青苔色,秋帳含茲明月光。”

宋梅堯臣《靈樹鋪夕夢》詩:“自置五色絲,色透縑囊過。”如:紅色;綠色;雙色。

2.女子的美貌。

《穀梁傳·僖公十九年》:“梁亡,自亡也,湎於酒,淫於色,心昏,耳目塞。”

唐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漢皇重色思傾國,禦宇多年求不得。”

《水滸傳》第五一回:“雷橫坐在上面,看那婦人時,果然是色藝雙絕。”

3.情欲,性欲。
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食、色,性也。”參見“色欲”、“色情”。

4.臉色;表情。

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令尹子文,三仕為令尹,無喜色;三已之,無慍色。”

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,我言若,王色不許我。”

《新唐書·宦者傳上·魚朝恩》:“每視學,從神策兵數百,京兆尹黎幹率錢勞從者,一費數十萬,而朝恩色常不足。”

魯迅《且介亭雜文·阿金》:“要煉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,炸彈落於側而身不移!”

5.特指和悅的臉色。

《詩·魯頌·泮水》:“載色載笑,匪怒伊教。”

鄭玄箋:“和顏色而笑語,非有所怒,於是有所教化也。”

6.外表。

漢荀悅《漢紀·武帝紀一》:“色取仁以合時好,連黨類,立虛譽以為權利者,謂之遊行。”參見“色仁行違”。

7.作色。生氣貌。

《左傳·昭公十九年》:“諺所謂室於怒,市於色者。”

杜預註:“猶人忿於室家而作色於市人。”

唐劉禹錫《論書》:“其人必赧然而媿,或艴然而色。”

康有為《大同書》己部第一章:“或一言失體,或一事失檢,而彼此疑猜,不能情恕,不能理遣,小則色於面,大則發於聲。”

8.景象;光景。

《莊子·盜跖》:“車馬有行色,得微往見跖耶?”唐韓愈《晚春》詩:“誰收春色將歸去,慢綠妖紅半不存。”

宋陸遊《鵝湖夜坐書懷》詩:“看花身落魄,對酒色淒涼。”

魯迅《仿徨·在酒樓上》:“他的家倒還在,隻是看去很有些晦氣色了,但這恐怕不過是我自己的感覺。”

9.履歷。古稱“腳色”。省稱“色”。參見“註色”。

10.種類。

唐韓愈《國子監論新註學官牒》:“伏請非專通經傳,博涉墳史,及進士五經諸色登科人,不以比擬。”

宋梅堯臣《呂晉叔著作遺新茶》詩:“呂侯得鄉人,分贈我已幸。其贈幾何多?六色十五餅。”

鄭振鐸《黃昏的觀前街》:“匣內的茶食通明的映入行人眼裏,似欲伸手招致他們去買幾色蘇制的糖食帶回去。”

11.古代教坊所屬部門的名稱。

宋灌圃耐得翁《都城紀勝·瓦舍眾伎》:“舊教坊有篳篥部、大鼓部、杖鼓部、拍板色、笛色、琵琶色……雜劇色、參軍色。色有色長,部有部頭。”

宋周密《武林舊事·乾淳教坊樂部》列有雜劇色、歌板色、拍板色、琵琶色、簫色、嵇琴色、箏色、笙色、觱篥色、笛色、方響色、杖鼓色、大鼓色等。

12.物質的成分(多指金銀)。

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二回:“他這銀子是九五兌九七色的,又是市平,比錢平小一錢三分半。”

鄭觀應《盛世危言·鑄銀》:“按洋錢之質,皆非足色,各國所造,大半俱係九成。”

13.古人灼龜占蔔,在龜甲上所呈現的氣色,即所謂兆氣。

《周禮·春官·占人》:“凡蔔簭,君占體,大夫占色。”

鄭玄註:“色,兆氣也。”

賈公彥疏:“色兆氣也者,就兆中視其色氣。”

14.佛教指一切可以感知的形質。

《金剛經·大乘正宗分》:“若有色,若無色。”

《心經》:“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

《俱舍論》卷一:“色者唯五根、五境及無表。”

II

sh·i

ㄕㄞˇ

色子。即骰子。

元王實甫《麗春堂》第二摺:“色不順,不是我輸了。”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念秧》:“南音呼骰為兜,許不解,固問之。少年手摹其狀。

許乃笑於橐中出色一枚,曰:‘是此物否?’”

阅读:6113

●色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