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道
1.有才藝或有道德。
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:“凡有道者,有德者,使教焉。”
鄭玄註:“道,多才藝者。”
《史記·遊俠列傳序》:“昔者虞舜窘於井廩,伊尹負於鼎俎……仲尼畏匡,菜色陳蔡。此皆學士所謂有道仁人也,猶然遭此菑,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?”
《後漢書·安帝紀》:“己巳,令公、卿、特進、侯、中二千石、二千石、郡國守相,舉有道之士各一人。”
唐韓愈《爭臣論》:“或問諫議大夫陽城於愈,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?”
2.指有才藝或有道德的人。
《論語·學而》:“﹝君子﹞敏於事而慎於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謂好學也已。”
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:“有道,有道德者。”
《文選·張衡<西京賦>》:“招有道於側陋,開敢諫之直言。”
薛綜註:“舉有道之士而用之也。”
清惲敬《上汪瑟庵侍郎書》:“敬五十之年,齗齗此事,不日進,則日退,惟得有道教正之,或可不為流俗人所限。”
3.謂政治清明。
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邦有道,則仕;邦無道,則可卷而懷之。”
漢班固《白虎通·號》:“天下有道,人皆樂也。”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四八回:“值聖明有道之世,老翁在家康健之時。”
4.指政治清明之世。
宋蘇軾《次韻王定國謝韓子華過飲》:“莫亂三上章,有道貧賤恥。”
5.有辦法。
《管子·地數》:“吾欲陶天下而以為一家,為之有道乎?”
6.漢代選舉科目之一。
《後漢書·桓榮傳》:“後舉孝廉、有道、方正、茂才,三公並辟,皆不應。”
宋曾鞏《徐孺子祠堂記》:“豫章太守陳蕃,太守黃瓊辟皆不就,舉有道,拜太原太守,安車備禮,召皆不至。”
阅读:158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