恨
恨字的筆畫:9畫;
hèn
ㄏㄣˋ
〔《廣韻》胡艮切,去恨,匣。〕
1.怨恨,仇視。
《荀子·堯問》:“處官久者士妒之,祿厚者民怨之,位尊者君恨之。”
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大王失職入漢中,秦民無不恨者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八十回:“丘嶽瘡口已完,恨入心髓,隻要活捉張清報仇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九三回:“他心中把茍才恨如徹骨。”
曹禺《雷雨》第三幕:“你小心,我哥哥恨透了你。”
2.失悔;遺憾。
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梁惠王曰:‘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。’”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“帝尋疾崩,遺詔恨不見太後山陵之事。”
唐杜甫《復愁》詩之十一:“每恨陶彭澤,無錢對菊花。”
宋蘇軾《上神宗皇帝書》:“世常謂漢文不用賈生以為深恨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一回:“小弟們還恨得知此事已遲,未能為先生洗脫,心切不安。”
3.通“很”。違逆;狠戾。
《晏子春秋·雜下二十》:“景公賜晏子邑,晏子辭。
田桓子謂晏子曰:‘君歡然與子邑,必不受以恨君,何也?’”張純一校註引王念孫曰:“恨,非怨恨之恨,乃‘很’之借字也。很者,違也,君與之邑而必不受,是違君也。”
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“今不聽,是恨秦也;聽之,是恨天下也。”
《漢書·劉向傳》:“稱譽者登進,忤恨者誅傷。”
阅读:246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