掩
掩字的筆畫:11畫;
y·n
〡ㄢˇ
〔《廣韻》衣儉切,上琰,影。〕
1.遮沒;遮蔽。
《書·盤庚上》:“世選爾勞,予不掩爾善。”
孔傳:“言我世世選汝功勤,不掩蔽汝善。”
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。”
唐韓愈《縣齋有懷》詩:“朝食不盈腸,冬衣纔掩髂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六五回:“身上穿著大紅小襖,半掩半開的。”
2.文飾;掩飾。
《吳子·圖國》:“掩以朱漆,畫以丹青。”
唐韓愈《擇言解》:“言既我禍,即無以掩其辭,能不罹於過者亦鮮矣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一○五回:“方才老趙在這裏的時候,番役呈稟有禁用之物並重利欠票,我們也難掩過。”
夏衍《秋瑾傳·序幕》:“知縣從轎子裏俯出上半身,怒容滿面,但掩不住驚惶之色。”
3.藏匿;隱匿。
《國語·魯語上》:“毀則者為賊,掩賊者為藏。”
韋昭註:“掩,匿也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五六回:“他此番回到家鄉,先不到家,在外面捱到天黑,方才掩了回去。”
葉聖陶《夜》:“輕輕地轉身把門關上,好像提防別的什麽東西也乘勢掩了進來。”
4.指掩埋。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栽樹》:“正月盡,二月可剔樹枝;二月盡,三月可掩樹枝。”原註:“埋樹枝土中,生二歲已上,可移種矣。”
《楊家將演義》第四十回:“不數日回報,孟良、焦贊二屍,俱暴露於幽州城坳,今以沙土掩之而回。”
5.蓋過;超過。
《國語·晉語五》:“爾童子,而三掩人於朝。”
韋昭註:“掩,蓋也。”
唐楊巨源《贈李傅》詩:“知因公望掩能文,誓激明誠在致君。”
宋王灼《碧雞漫誌》卷三:“《霓裳》一曲,足掩前古。”
清趙翼《甌北詩話·杜少陵詩》:“微之謂其薄《風》《雅》,該沈宋,奪蘇李,吞曹劉,掩顏謝,綜徐庾,足見其牢籠萬有。”
6.關閉;合上。
《南史·袁粲傳》:“席門常掩,三逕裁通。”
唐王駕《社日》詩:“鵝湖山下稻粱肥,豚柵雞棲半掩扉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三七回:“迎春掩了詩,又向一個小丫頭道:‘你隨口說個字來。’”巴金《家》二一:“街上行人非常少,店鋪和公館都靜靜地掩著門。”
7.指關門或合上箱蓋等物時被夾住。
8.覆蓋;囊括。
《漢書·敘傳下》:“掩有東土,自岱徂海。”
《文選·張衡〈東京賦〉》:“掩觀九隩,靡地不營。”
薛綜註:“掩,猶及也。”
宋周密《癸辛雜識續集·張世傑忠死》:“及舟發至海中,乃盡殺之,掩有數家之財焉。”
明馮夢龍《智囊補·察智·吳復》:“﹝陳德﹞抵家,而林適與張狎,聞夫叩門聲,匿床下。既夫婦相勞苦,因敘及藏金之故。比晨往,而張山竊聽,啟後扉出,先掩有之矣。”
9.停留;止息。
《楚辭·九章·悲回風》:“終長夜之曼曼兮,掩此哀而不去。”
姜亮夫註:“掩,留止之也。”
漢班昭《女誡》:“是故室人和則謗掩。”
《文選·潘嶽〈西征賦〉》:“掩細柳而撫劍,快孝文之命帥。”
李善註引《方言》:“掩,止也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十五回:“命手下人掩樂停音。”
10.突然襲擊;沖殺。
《史記·魏豹彭越列傳》:“於是上使使掩梁王,梁王不覺,捕梁王囚之雒陽。”
《梁書·侯景傳》:“景退還吳郡,達松江,而侯瑱軍掩至,景眾未陣,皆舉幡乞降。”
《新唐書·馬燧傳》:“悅不出,陰伏萬人,將以掩燧。”
《封神演義》第九三回:“以得勝之師,掩孟津之後,姜尚雖能,安得豫為之計哉!”
11.捕捉。
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縱至,掩定襄獄中,重罪輕繫二百餘人。”
《後漢書·黨錮傳·範康》:“康既常疾閹官,因此皆窮相收掩,無得遺脫。”
《敦煌變文集·伍子胥變文》:“慮恐有人相掩,潛身伏在蘆中。”
宋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逸文》:“陳升之在相位,嘗夙興未出,其傔皆集廳前,忽有大豕奔逸而去。眾以升之未出,而外門又未啟,乃相與掩而縛之。”
12.盡。參見“掩群”。
13.謂意錢。博戲的一種。
《後漢書·王符傳》:“或以遊博持掩為事。”
李賢註:“掩,謂意錢也。”
14.通“按”。
《淮南子·道應訓》:“物故有近之而遠,遠之而近者。故大人之行,不掩以繩,至所極而已矣。”
於省吾《雙劍誃諸子新證·淮南子三》:“掩,應讀作按。此言大人之行,不能按之以繩也。”
於省悟《兵略訓》:“扶義而動,推理而行,掩節而斷割,因資而成功。”參見“掩地表畝”。
15.通“馣”。參見“掩掩”。
16.見“掩冉”。
阅读:204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