察顏觀色
【成語】:察顏觀色
【拼音】:chá yán guān sè
【出處】:清·唐甄《潛書·食難》:“吾老矣,豈能復俯首於他人之宇下,察顏觀色,以求無拂於人,吾不能也。”
【示例】:他的眼盯住了太太的臉,細細的~,不敢冒昧的張口。 ★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三十
【近義詞】:觀顏察色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看別人的臉色
【英文】:boserve somebody's expressions
【成語故事】:春秋末年孔子的學生子張提倡士人要勤勉從公,尊重賢人又容忍大眾。孔子曾多次給他講通達與聞達的區別。孔子認為通達是品質正直,講道理,善於分析別人的言語,觀察別人的臉色,從心裏心甘情願地對別人退讓
(察顏觀色,察顏觀色)
清唐甄《潛書·食難》:“吾老矣,豈能復俛首於他人之宇下,察顏觀色,以求無拂於人,吾不能也。”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三十:“他的眼盯住了太太的臉,細細的察顏觀色,不敢冒昧的張口。”杜鵬程《在和平的日子裏》第六章:“他一邊大模大樣的說話,一邊緊張地察顏觀色,以便根據張孔的來意決定自己說話分寸和行動方向。”
阅读:163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