黠
黠字的筆畫:18畫;
xiá
ㄒ〡ㄚˊ
〔《廣韻》胡八切,入黠,匣。〕
1.聰慧;機敏。
《後漢書·南蠻傳》:“外癡內黠,安土重舊。”
晉葛洪《抱樸子·道意》:“凡人多以小黠而大愚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神女》:“女曰:‘黠哉,婢乎!’因其慧,益憐愛之。”
2.狡猾。
《戰國策·楚策三》:“今山澤之獸,無黠於麋。”
《後漢書·明帝紀》:“人冤不能理,吏黠不能禁。”
南朝梁劉孝綽《和湘東王理訟詩》:“禁姦擿銖兩,馭黠震豺貍。”
清馮班《鈍吟雜錄·將死之鳴》:“黠者損人以利己,愚者損人以害己。”
3.堅。
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:“安國至,召先零諸豪三十餘人,以尤桀黠,皆斬之。”
顏師古註:“桀,堅也,言不順從也,為惡堅也。”
《說文·黑部》:“黠,堅黑也。”
桂馥義證:“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:‘以尤桀黠,皆斬之。’顏註:‘桀,堅也。黠,惡也,為惡堅也。’馥謂當為:黠,堅也。桀,惡也。”
阅读:123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