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褭

褭字的筆畫:16畫;

ni·o

ㄋ〡ㄠˇ

〔《廣韻》奴鳥切,上篠,泥。〕

亦作“裊”。

1.以絲帶繫馬。因用以代稱馬名。

《說文·衣部》:“褭,以組帶馬也。”

段玉裁註:“《百官誌》註曰:‘秦爵二十等……三曰簪褭,禦駟馬者。’按於本義引伸之,因以為馬名。要褭,古之駿馬也。”

桂馥義證:“字或作裊。

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》:‘秦爵二十級……三簪裊。’顏註:‘以組帶馬曰裊。簪裊者,言飾此馬也。’”宋王安石《材論》:“夫然後騏驥騕褭與駑駘別矣。”參見“褭騕”。

2.柔弱細長貌。

唐許渾《和常秀才寄簡歸州鄭使君借猿》:“謝守攜猿東路長,褭藤穿竹似瀟湘。”

宋吳文英《天香·蠟梅》詞:“豆蔻釵頭恨褭,但悵望天涯歲華老。”

3.繚繞;纏繞。

唐劉商《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》詩:“琳瑯暗戛玉華殿,天香靜褭金芙蕖。”

楊朔《征塵》:“壁上掛的油燈裊著青煙,兩張跛腳的八仙桌子擺在地上。”

4.搖曳;顫動。

南朝梁沈約《十詠·領邊繡》:“不聲如動吹,無風自褭枝。”

明沈采《千金記·北追》:“急追去,急追去,跨馬揚鞭裊。”

茅盾《子夜》一:“長身玉立的少婦,裊著細腰搶到吳老太爺的汽車邊。”

5.形容聲音婉轉悠揚。

宋歐陽修《西齋手植菊花過節始開》詩:“上浮黃金蕊,送以清歌裊。”

6.微風吹拂貌。

宋蘇軾《水龍吟》詞:“雨晴雲夢,月明風裊。”一本作“嫋”。

清納蘭性德《謁金門》詞:“風絲裊,水浸碧天清曉,一鏡濕雲青未了,雨晴春草草。”

阅读:1019

●褭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