婉孌

ok8.org > 詞典 > 婉孌

(婉孌,婉孌)

亦作“婉戀”。

1.美貌。

《詩·齊風·甫田》:“婉兮孌兮,總角丱兮。”

鄭玄箋:“婉孌,少好貌。”

唐陳子昂《清河張氏墓誌銘》:“失其窈窕之秀,婉孌之姿,貞節峻於寒松,韶儀麗於溫玉。”

清陳維崧《調笑令·詠古》詞:“宛轉,羞相見,月白風清人婉孌。”

葉聖陶《隔膜·一課》:“那些同伴極和氣的樣子,穿了灰白色的舞衣,做各種婉孌優美的舞蹈。”

2.借指美女。

清鈕琇《觚賸·粟兒》:“而一遇婉孌,其傾倒繾綣如此。”

清無名氏《帝城花樣·琵琶慶傳》:“年過不惑,而韶顏稚態,猶似婉孌。”

3.柔順;柔媚。

漢蔡邕《太傅安樂侯胡公夫人靈表》:“契闊中饋,婉戀供養。”

唐陳鴻《長恨歌傳》:“﹝貴妃﹞由是冶其容,敏其詞,婉孌萬態,以中上意。”

宋秦觀《與蘇公先生簡》:“某鄙陋,不能脂韋婉孌,乖世俗之所好。”

4.纏綿;繾綣。

晉陸機《於承明作與士龍》詩:“婉孌居人思,紆鬱遊子情。”

唐蔣防《霍小玉傳》:“自爾婉孌相得,若翡翠之在雲路也。”

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怨怒》:“數遊魏十四華館,頻詣武七芳筵,婉孌心期,綢繆讌語,應接無暇。”

蘇曼殊《斷鴻零雁記》第十八章:“奚事一逢彼姝,遽加余以爾許纏綿婉戀,累余蝨身於情網之中,負己負人,無有是處耶?”

5.依戀貌。

晉陸機《漢高祖功臣頌》:“盧綰自微,婉孌我皇。”

南朝梁江淹《思北歸賦》:“夫以雄才不世之主,猶儲精於沛鄉;奇略獨出之君,尚婉戀於樊陽。”

清沈德潛《說詩晬語》卷上:“《離騷》者,《詩》之苗裔也……讀其詞,審其言,如赤子婉戀於父母側而不忍去。”

6.委婉含蓄。

唐殷璠《河嶽英靈集·崔國輔》:“國輔詩,婉孌清楚,深宜調味。”

明陸時雍《<詩鏡>總論》:“詩有六義,《頌》簡而奧,敻哉尚矣;《大雅》宏遠,非周人莫為;《小雅》婉孌,能或庶幾。”

阅读:1637

●婉孌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