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窠

窠字的筆畫:13畫;

ㄎㄜ

〔《廣韻》苦禾切,平戈,溪。〕

1.動物的巢穴。

漢王充《論衡·辨祟》:“能行之物,死傷病困,小大相害,或人捕取以給口腹,非作窠穿穴有所觸,東西行徙有所犯也。”

唐長孫佐輔《山行書事》詩:“茅中狐兔窠,四面烏鳶巢。”

宋王安石《光宅寺》詩:“蜂分蟻爭今不見,故窠遺垤尚依然。”

明楊基《廢宅行》:“杏梁風雨丹青濕,時有野鳩來做窠。”

魯迅《墳·春末閑談》:“其捉青蟲,乃是填在窠裏,給孵化出來的幼蜂做食料的。”

2.借指簡陋的居所。

宋辛棄疾《鷓鴣天·三山道中》詞:“拋卻山中詩酒窠,卻來官府聽笙歌。”

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二四回:“我今天要不是看你的面子,早把那小鱉蛋的窠毀掉了。”

3.做窠。

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蟲篇》:“蠮螉,成式書齋多此蟲,蓋好窠於書卷也。或在筆管中,祝聲可聽。”

宋陳善《捫虱新話·論蒲蘆即蠮螉》:“窠於書卷或筆管者,名‘蒲蘆’。”

4.物集中之所。

《靈樞經·大惑》:“五藏六府之精氣,皆上註於目而為之精。精之窠為眼,骨之精為瞳子。”

《醒世恒言·杜子春三入長安》:“元來波斯館,都是四夷進貢的人,在此販賣寶貨,無非明珠美玉,文犀瑤石,動是上千上百的價錢,叫做金銀窠裏。”

5.物聚集成團。

明湯明祖《牡丹亭·拾畫》:“早則是寒花遶砌,荒草成窠。”

6.織物上的花紋式樣之一,即團花。

唐李賀《梁公子》詩:“禦箋銀沫冷,長簟鳳窠斜。”

王琦彙解:“唐時有獨窠綾、兩窠綾。所謂窠者,即團花也。鳳窠,織作團花為鳳凰形者耳。”

唐白居易《病眼花》詩:“大窠羅綺看纔辨,小字文書見便愁。”

《宋史·輿服誌五》:“景祐元年,詔禁錦背、繡背、遍地密花透背采段,其稀花團窠、斜窠、雜花不相連者非。”

7.指凹陷低窪的地方。

《朱子語類》卷二:“河東、河北諸州,如太原、晉陽等處,皆在山之兩邊窠中。”

宋趙汝礪《北苑別錄·禦園》:“九窠十二隴。”原註:“即土之凹凸處,凹為窠,凸為隴。”

8.指印文空白處。

唐李賀《沙路曲》:“獨垂重印押千官,金窠篆字紅屈盤。”

9.指刻印寫字的橫直界格。參見“擘窠”。

10.洞;坑。

唐岑參《送李卿賦得孤島石》:“綠窠攢剝蘚,尖頂坐鸕鶿。”

宋杜綰《雲林石譜·祈闍石》:“鼎州祈闍山出石……間有小如拳者,可貯水為硯滴,或栽植菖蒲,水窠頗佳。”

11.用同“科”。官;官職。引申為做官。

唐鄭谷《錦》詩之二:“禮部郎官人所重,省中別占好窠名。”

《五燈會元·大愚芝禪師法嗣·雲峰文悅禪師》:“語不離窠道,焉能出蓋纏?”參見“窠闕”。

12.用同“科”。章節。參見“窠段”。

13.量詞。多用於一胎生或一次孵出的動物,亦用於一穴同時生長的植物。
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安石榴》:“栽石榴法……八九枝共為一窠,燒下頭二寸。”

《平妖傳》第七回:“這窠雞卵都沒用了,等明年蕎麥熟時,把幾鬥賠你罷。”

《平妖傳》第七回:“前村王婆家養了一窠小豬。”

14.量詞。用同“棵”。多用於植物。

唐陳標《蜀葵》詩:“眼前無奈蜀葵何,淺紫深紅數百窠。”

南唐李煜《長相思》詞:“秋風多,秋雨和,簾外芭蕉三兩窠。”

宋洪邁《夷堅丁誌·林氏婿婢》:“﹝婢﹞以小刀掘菜根,方舉一窠,有小兒長尺許,自地踴出。”

15.量詞。用同“顆”。多用於顆粒狀物。

唐黃滔《翁文堯員外有詩名〈晝錦集〉先將寄示因書五十六字》:“六窠隻佩諸侯印,爭比從天擁冊歸?”宋黃庭堅《袁州劉司法亦和予摩字詩因次韻寄之》:“袁州司法多兼局,日暮歸來印幾窠。”

阅读:1396

●窠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