晾
晾字的筆畫:12畫;
liàng
ㄌ〡ㄤˋ
〔《字彙補》裏樣切〕
1.置物於太陽下或通風處,使之乾燥。
元谷子敬《城南柳》第一摺:“似這等風吹日晾,雪壓霜欺,知他幾時能勾脫生。”
明劉若愚《酌中誌·飲食好尚紀略》:“六月初六日,. 皇史宬古今通集庫曬晾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回:“原是一個碾糧食的碌碡,上面靠邊卻有個鑿通了的關眼兒,想是為拴拴牲口,再不插根桿兒晾晾衣裳用的。”
歐陽山《柳暗花明》八六:“這裏所洗、所漿、所晾的土紗,都是一些試驗品。”
2.使涼爽;使溫度降低。
元石德玉《秋胡戲妻》第三摺:“我這一會兒熱了也,脫下我這衣服來,我試晾一晾咱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回:“﹝公子﹞怔著瞅了半天,直等把那盆水晾得涼了也不曾洗。”
3.顯露,亮出。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七回:“功名也要丟快了,他還要來晾他的紅頂子。”
4.擱置;冷落。
周立波《暴風驟雨》第一部二:“這時他躺在炕上,光顧抽大煙,把一個老實巴腳的老田頭晾在一邊。”參見“晾臺”。
阅读:118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