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紙黑字
【成語】:白紙黑字
【拼音】:bái zhǐ hēi zì
【解釋】:白紙上寫下了黑字。比喻有確鑿的文字憑據,不容抵賴或悔改。
【出處】:元·無名氏《看錢奴買冤家債主》第二折:“不要閑說,白紙上寫著黑字哩。若有反悔之人,罰寶鈔一千貫與不反悔之人使用。”
【示例】:~貼在墻上,你還昧得了?”(趙樹理《鍛煉鍛煉》)
【近義詞】:證據確鑿
【反義詞】:無憑無據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、補語;形容有文字憑證
【英文】:black and white
【德文】:schwarz auf weiβ
【俄文】:чёрным по бéлому напйсано
(白紙黑字,白紙黑字)
1.白紙上留下了黑的字。比喻徒具形式。
孫中山《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》:“曾不思憲法之所以能有效力,全恃民眾之擁護,假使隻有白紙黑字之憲法,決不能保證民權,俾不受軍閥之摧殘。”
瞿秋白《鞘聲十二》:“憲法是白紙黑字,一無用處!--請看曹錕已經上了總統臺,三五天內亂七八糟的便可以將憲法通過了。”
《論紀念“五四”》:“新‘五四’運動是人權保障運動,文字法令已經使我們失盡了信心,今後不論再有若幹的白紙黑字,不過是徒供作嘔的穢物而已。”
2.比喻有確鑿的文字憑據。
趙樹理《“鍛煉鍛煉”》:“白紙黑字貼在墻上,你還昧得了?”孫犁《秀露集·通訊六要》:“因為這究竟不同說話,是白紙黑字,有案可查。”
阅读:154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