歸
歸字的筆畫是:5畫
簡體歸字的筆畫:5畫;繁體歸字筆畫:18畫。
(歸,歸)
I
guī
ㄍㄨㄟ
〔《廣韻》舉韋切,平微,見。〕
1.古代謂女子出嫁。
《易·漸》:“女歸,吉。”
孔穎達疏:“女人……以夫為家,故謂嫁曰歸也。”
《詩·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於歸,宜其室家。”
唐韓愈《祭十二兄文》:“歸女教男,反骨本原。”
明唐寅《嬌女賦》:“臣居左裏,有女未歸。”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一:“遣使來乞盟締姻,以其女弟歸太祖,是為高皇後。”
2.返回。
《書·舜典》:“十有一月朔巡守……歸,格於藝祖,用特。”
唐韓愈《送李六協律歸荊南》詩:“早日羇遊所,春風送客歸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七二回:“從小在外,今日方歸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七三回:“探春聽說,便默然歸坐。”
毛澤東《蔔算子·詠梅》詞:“風雨送春歸,飛雪迎春到。”
3.特指出嫁女兒返回娘家。
《詩·邶風·燕燕》:“之子於歸,遠送於野。”
毛傳:“歸,歸宗也。”
唐韓愈《河南少尹李公墓誌銘》:“生七歲,喪其父,貧不能家,母夫人提以歸,教育於其外氏。”
4.歸還。
《春秋·定公十年》:“齊人來歸鄆、讙、龜陰田。”
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久假而不歸,惡知其非有也。”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清水》:“共伯既歸帝政,逍遙於共山之上。”
茅盾《春蠶》二:“條件是蠶事完後本利歸清。”
5.趨向;歸附。
《易·序卦》:“與人同者,物必歸焉。”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誠如是也,民歸之,由水之就下,沛然誰能禦之?”
《南史·檀道濟傳》:“於是中原感悅,歸者甚眾。”
《明史·唐勝宗傳》:“太祖起兵,勝宗年十八,來歸。”
6.會集;合併。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五一回:“那王六兒連忙歸到壺裏,交錦兒炮熱了,傾在盞內,雙手篩與來保。”
7.引申為收拾整理。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七回:“這日清早起來便把那點薄薄家私歸了三個箱子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三回:“﹝安老爺﹞便忙著商量分撥家人清船價,定車輛,歸箱籠,發行李。”
8.歸屬。
《荀子·王制》:“雖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也,不能屬於禮義,則歸之庶人。”
《後漢書·陳蕃傳》:“尺一選舉,委尚書三公,使裒責誅賞,各有所歸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雜文》:“總括其名,業歸雜文之區;甄別其義,各入討論之域。”
魯迅《吶喊·社戲》:“這蝦照例是歸我吃的。”
9.結局;歸宿。
《易·繫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塗。”
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蓋聞聖人遷徙無常,就變而從時,見末而知本,觀指而睹歸。”
晉桓玄《下書受禪》:“雖所由或殊,其歸一也。”
《資治通鑒·後唐明宗長興四年》:“初,孫嶽頗得豫內廷密謀,馮朱患從榮狼伉,嶽嘗為之極言禍福之歸。”
10.終,最後。
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聖人之行不同也,或遠,或近;或去,或不去;歸潔其身而已矣。”
《後漢書·袁術傳論》:“雖假符僭稱,歸將安所容哉!”
11.歸納。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回:“左歸右歸,總歸不出個道理來。”
12.本,宗旨。
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斯知六藝之歸,不務明政,以補主上之缺。”
宋曾鞏《永州軍事推官孫君墓誌銘》:“於為文,以古為歸,不誇以浮。”
鄭觀應《盛世危言·銀行下》:“可欲救其弊,亦必以西法為歸。”
13.稱許。
《論語·顏淵》:“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。”
朱熹集註:“歸猶與也。”
唐韓愈《祭薛中丞文》:“宗族稱其孝慈,友朋歸其信義。”
宋秦觀《故龍圖閣直學士李常行狀》:“公曰:‘大義滅親,況朋友乎?自存益確。士論以此歸之。’”
14.自首。
《史記·張丞相列傳》:“錯恐,夜入宮上謁,自歸景帝。”
張守節正義:“自歸帝首露。”
15.珠算中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。
清李鬥《揚州畫舫錄·新城北錄中》:“[佛像]皆以高之尺寸,照行七坐五涅盤三歸之。歸後以自乘。”
16.泛指計算,結算。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一回:“到晚,牛浦回家,問著他,總歸不出一個清賬。”
17.用在相同的動詞之間,表示動作並未引起相應的結果。如:答應歸答應,辦不辦就難說了。
18.姓。
唐有歸崇敬。見《新唐書》本傳。
II
kuì
ㄎㄨㄟˋ
〔《集韻》求位切,去至,群。〕
1.通“饋”。贈送。
《詩·邶風·靜女》:“自牧歸荑,洵美且異。”
《儀禮·聘禮》:“君使卿韋弁歸饔餼五牢。”
鄭玄註:“今文‘歸’或為‘饋’。”
唐韓愈《施先生墓銘》:“故自賢士大夫老師宿儒新進小生,聞先生之死,哭泣相弔,歸衣服貨財。”
2.通“愧”。慚愧。
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形容枯槁,面目犁黑,狀有歸色。”
高誘註:“歸當終愧。愧,慚也。音相近,故作歸耳。”
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匹夫專利,猶謂之盜,王而行之,其歸鮮矣。”
清魏源《〈聖武記〉敘》:“以節制輕桓文,以富強歸管商。”
阅读:177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