瀉
簡體瀉字的筆畫:8畫;繁體瀉字筆畫:18畫。
(瀉,瀉)
xiè
ㄒ〡ㄝˋ
〔《廣韻》司夜切,去禡,心。〕
〔《廣韻》悉姐切,上馬,心。〕
1.傾瀉,水往下急流。
南朝宋謝靈運《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》詩:“銅陵映碧澗,石磴瀉紅泉。”
宋王安石《散髮一扁舟》詩:“秋水瀉明河,迢迢藕花底。”
《醒世恒言·黃秀才僥靈玉馬墜》:“那涪江水勢又與下面不同,離川江不遠,瞿塘三峽,一路下來,如銀河倒瀉一般。”
朱自清《荷塘月色》:“月光如流水一般,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。”
2.傾註;傾倒。
晉幹寶《搜神記》卷十四:“掘堂上作大坎,瀉水其中。”
元耶律楚材《次韻黃華和同年九日詩》:“芳酒瀉盈樽,秋香折盈把。”
3.排泄。
漢班固《白虎通·情性》:“腎者主瀉,膀胱常能有熱。”
漢王充《論衡·道虛》:“口齒以譙食,孔竅以註瀉。”
4.指腹瀉,使腹瀉。
宋沈括《夢溪補筆談·藥議》:“楝根皮瀉人,枝皮則吐人。”
宋李石《續博物誌》卷二:“真菊可以延齡,野菊可以瀉人。”
老舍《駱駝祥子》十九:“這回添上了痢病。他急得抽自己的嘴巴,沒用,肚皮似乎已挨了腰,還瀉。”
5.宣泄,吐露。
宋周密《誌雅堂雜鈔·人事》:“翁精於琴,善音律。有畫魚周大夫者,善歌。閒令瀉譜,參訂,雖一字之誤,必隨證其非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四十回:“呼酒謾澆千古恨,吟詩欲瀉百重愁。”
郭沫若《橄欖·行路難下篇》:“千數百年前一位詩人的心聲,不知不覺地從愛牟口中流瀉出來了。”
6.通“潟”。鹽鹼地。
漢王充《論衡·超奇》:“山之禿也,孰其茂也?地之瀉也,孰其滋也?”
《續資治通鑒·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》:“瀕海廣瀉,並為膏土。”參見“瀉土”。
阅读:109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