韻
韻字的筆畫是:13畫
簡體韻字的筆畫:13畫;繁體韻字筆畫:19畫。
(韻,韻)
yùn
ㄩㄣˋ
〔《廣韻》王問切,去問,雲。〕
“勻”的今字。
1.和諧的聲音。
漢蔡邕《琴賦》:“繁絃既抑,雅韻復揚。”
《文選·盧諶〈贈劉琨〉詩》:“振厥弛維,光闡遠韻。”
李善註:“韻,謂德音之和也。”
南朝宋謝莊《月賦》:“若迺涼夜自淒,風篁成韻。”
唐韓愈《謝自然詩》:“如聆笙竽韻,來自冥冥天。”
2.泛指聲響。
前蜀韋莊《哭同舍崔員外》詩:“祭罷泉聲急,齋餘磬韻長。”舊題唐韓偓《海山記》:“輕片有時敲竹戶,素華無韻入澄波。”
宋周邦彥《風流子·愁怨》詞:“砧杵韻高,喚回殘夢,綺羅香減,牽起餘悲。”
3.指發出動聽的聲音。
《宋書·後廢帝紀》:“未嘗吹篪,執管便韻。”
唐孟郊《遊華山雲臺觀》詩:“夜聞明星館,時韻女蘿弦。”
唐劉禹錫《海陽湖別浩初師》詩:“風止松猶韻,花繁露未乾。”
4.聲音相應和。
南朝梁何遜《七召》:“竹距石以袤通,水韻松而含響。”
前蜀韋莊《和薛先輩見寄初秋寓懷即事之作二十韻》:“露白凝湘簟,風篁韻蜀琴。”
明唐寅《焦山》詩:“日轉露臺明野漵,潮隨齋磬韻江湄。”
清黃燮清《吳江嫗》詩:“清歌侑素酌,韻以竹肉絲。”
5.音節的韻母部分。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聲律》:“雙聲隔字而每舛,叠韻離句而必睽。”
唐白居易《與元九書》:“音有韻,義有類;韻協則言順,言順則聲易入。”
魯迅《書信集·致竇隱夫》:“新詩先要有節調,押大致相近的韻,給大家容易記,又順口,唱得出來。”
6.指詩賦中的韻腳或押韻的字。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聲律》:“異音相從謂之和,同聲相應謂之韻。”
範文瀾註:“同聲相應謂之韻,指句末所用之韻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三七回:“李紈道:‘從此後……出題限韻,都要依我。’”
7.指一聯詩句。
唐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》:“一言均賦,四韻俱成。”
宋趙與時《賓退錄》卷六:“路德延處朱友謙幕府,作《孩兒詩》五十韻以譏友謙。”
清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一:“《文選》詩,有五韻七韻者。”
8.韻文。
晉陸機《文賦》:“收百世之闕文,採千載之遺韻。”
9.氣韻;神韻。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名實》:“命筆為詩,彼造次即成,了非向韻。”
盧文弨補註:“了非向韻,言絕非向來之體韻也。”
《晉書·庾敳傳》:“雅有遠韻。”
宋黃伯思《東觀餘論·第三晉宋齊人書》:“逸少之書,凝之得其韻。”
10.情趣。
晉陶潛《歸園田居》詩之一:“少無適俗韻,性本愛丘山。”
南朝梁江淹《知己賦》:“每齊韻而等逕,輒同懷而共術。”
宋葉適《送黃竑》詩:“嗟予病衰絕少韻,隻欲炙背依茅簷。”
11.猶風味;香味。
宋陸遊《謝郭希呂送石洞酒》詩:“瑞露頗疑名太過,橐泉猶恨韻差低。”
元李裕《次宋編修顯夫南陌詩四十韻》:“雞舌遙聞韻,腥脣厭授餐。”
12.風雅;風致。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說·言語》:“支道林常養數匹馬,或言道人養馬不韻。”
《宋書·謝弘微傳》:“康樂誕通度,實有名家韻。”
清李漁《閑情偶寄·居室·藏垢納汙》:“殘稿盈庭,精舍因而欠好。是極韻之物,尚能使人不韻。”
13.美。
宋周煇《清波雜誌》卷六:“王黼奉敕撰《明節和文貴妃墓誌》雲:‘六宮稱之曰韻。’蓋時以婦人有標致者為韻。”
14.姓。
明有韻鰲。見《山西通誌》。
阅读:124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