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跂

跂字的筆畫:11畫;

I

ㄑ〡ˊ

〔《廣韻》巨支切,平支,群。〕

1.多出的腳趾。

《莊子·駢拇》:“故合者不為駢,而枝者不為跂。”

2.分叉。

《詩·小雅·大東》:“跂彼織女,終日七襄。”

毛傳:“跂,隅貌。”

孔穎達疏:“孫毓雲:‘織女三星,跂然如隅。’然則三星鼎足而成三角,望之跂然,故雲隅貌。”
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穀水》:“左右夾列步廊,參差翼跂。”

3.通“蚑”。蟲行貌。

南朝宋鮑照《侍郎報滿辭閣疏》:“反拙歸跂,還陋鷰雀。”

4.指蟲足。

明楊基《贈跛奚》詩:“蚿雖百跂速,夔亦一足可。”參見“跂行”。

5.通“伎”。參見“跂跂”。

II

ㄑ〡ˇ

〔《廣韻》丘弭切,上紙,溪。〕

1.踮起腳跟。

《詩·衛風·河廣》:“誰謂宋遠?跂予望之。”

漢揚雄《太玄·文》:“履於跂,後其祖禰。”

司馬光集註:“跂,舉踵也。”

宋洪邁《夷堅丙誌·宜都宋仙》:“跂而窺之,則婦人晬容襐飾坐其內。”

明高明《琵琶記·一門旌獎》:“先王制禮,賢者俯而就,不肖者跂而及。”

2.指底腳、基礎。

漢蔡邕《京兆樊惠渠頌》:“司農遂取財於豪富,借力於黎元,樹柱累石,委薪積土,基跂工堅,體勢強壯。”

3.盼望;向往;企求。

晉陸機《擬迢迢牽牛星》詩:“跂彼無良緣,睆焉不得度。”

《新唐書·王鐸傳》:“會河南盜起,天下跂鐸入輔。”

明湯顯祖《感宦籍賦》:“又其甚者,作奸犯科,知無不為,跂榮分僇,迂平取奇。”

4.飛;將飛貌。

南朝齊謝朓《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》詩之七:“紅樹巖舒,青莎水被,雕梁虹拖,雲甍鳥跂。”

南朝梁簡文帝《七勵》:“或託諷《梁甫》,權臥德而龍盤;或織箔渭濱,恥藏名而鳳跂。”

宋王安石《寄蔡氏女子》詩之一:“鳥跂兮下上,魚朓兮左右。”

5.蹺躍。柳宗元《跂烏詞》宋孫汝聽註:“跂,舉一足也。”

明劉基《郁離子·越王》:“故跂之則羸其骭,曳之則毀其腹,終日匍匐,所行幾許,爾(鱉)胡不自憂而憂我也?”

6.引申為跛行。參見“跂踦”、“跂蹇”。

7.靠著;傍著。

北周庾信《衛王贈桑落酒奉答》詩:“跂窗催酒熟,停杯待菊花。”

倪璠註:“跂,倚也。”

唐陸龜蒙《以竹夾膝寄贈襲美》詩:“堪臨薤簟閒憑月,好向松窗臥跂風。”

8.抵拒,排除。

宋洪邁《容齋隨筆·論韓公文》:“先生之作,無圓無方,主是歸工,抉經之心,執聖之權,尚友作者,跂邪觝異,以扶孔子,存皇之極。”

9.最高處。

唐柳宗元《鶻說》:“旦則執而上浮圖之跂焉,縱之。”

童宗說註:“浮圖之跂,塔之最高處。”

10.山林中精怪夔的別名。傳說一足。

《初學記》卷五引漢劉熙《釋名》:“山精曰夔,亦曰跂。”參見“夔”。

III

ㄑ〡ˋ

〔《廣韻》去智切,去寘,溪。〕

垂足而坐。參見“跂石”、“跂坐”。

IV

ㄐ〡

〔《集韻》竭戟切,入陌,群。〕

通“屐”。

見“跂蹻”。

阅读:1210

●跂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