釣名沽譽
【成語】:釣名沽譽
【拼音】:diào yù gū míng
【解釋】:釣:用餌引魚上鉤,比喻騙取;沽:買。用某種不正當的手段撈取名譽。
【出處】:《管子·法法》:“釣名之人,無賢士焉。”《後漢書·逸民傳序》:“彼雖硁硁有類沽名者。”
【近義詞】:釣譽沽名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追求名利
(釣名沽譽,釣名沽譽)
同“沽名釣譽”。
明方孝孺《豫讓》:“茍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亂之先,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,釣名沽譽,眩世駭俗,由君子觀之,皆所不取也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三六回:“好好的一個清淨潔白女子,也學的釣名沽譽,入了國賊祿鬼之流!”馮雪峰《上饒集中營·關於人物性格之一般特徵的一個擬想》:“她這樣做是很誠意的,不是出於勉強的釣名沽譽的動機。”亦作“釣名要譽”、“釣譽沽名”。
元劉祁《歸潛誌》卷七:“雖不可取於民奢縱害公,亦不必釣名要譽,太儉陋也。”
鄭觀應《盛世危言·吏治下》:“為國家謀長久……毋釣譽沽名,毋模棱兩可。”
阅读:144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