測
簡體測字的筆畫:9畫;繁體測字筆畫:12畫。
(測,測)
cè
ㄘㄜˋ
〔《廣韻》初力切,入職,初。〕
1.量度;測量。
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以土圭之法,測土深。”
鄭玄註:“測,猶度也。”
《荀子·勸學》:“不道禮憲,以《詩》《書》為之,譬之猶以指測河也,以戈舂黍也,以錐飧壺也,不可以得之矣。”
2.猜度。
《易·繫辭上》:“陰陽不測之謂神。”
《禮記·少儀》:“毋測未至。”
鄭玄註:“測,意度也。”
唐白行簡《李娃傳》:“四坐愕眙,莫之測也。”
清宋永嶽《誌異續編·徐景東》:“舉家倉皇,謂禍且不測。”
周而復《上海的早晨》第四部四三:“他測出潘信誠的心事。”
3.知。
《禮記·樂記》:“窮高極遠,而測深厚。”
孔穎達疏:“測,知也。”
漢揚雄《太玄·測》:“夜則測陰,晝則測陽。”
範望註:“測,知也。”
宋王讜《唐語林·補遺三》:“今則已應天象,異時方測余言。”
4.盡,極。
《楚辭·大招》:“代水不可涉,深不可測隻。”
王逸註:“其深無底,不可窮測。”
《呂氏春秋·論人》:“闊大淵深,不可測也。”
高誘註:“測,盡極也。”
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:“大不可極,深不可測。”
高誘註:“測,盡也。”
5.探訪。
宋洪邁《夷堅丙誌·朱二殺鬼》:“遍村落測之,了無蹤跡。”
清惲敬《遊廬山後記》:“循高賢堂,跨虎溪,卻遊西林寺,測香谷泉,出太平宮,漱寶石池。”
6.水的深度。
《爾雅·釋言》:“潛深,測也。”
郭璞註:“測,亦水深之別名。”
清朱彜尊《更漏子·吳江秋泛》詞:“江八測,柳千條,赤闌第四橋。”
7.泛指深。參見“測恩”。
8.刑具名。
《隋書·刑法誌》:“其有贓驗顯然而不款,則上測立。立測者,以土為垛,高一尺,上圓,劣容囚兩足立。鞭二十,笞三十訖,著兩械及杻,上垛。”
9.指使用測刑。
南朝梁任昉《奏彈劉整》:“輒收付近獄測治。”
《陳書·儒林傳·沈洙》:“梁代舊律,測囚之法,日一上,起自晡鼓,盡於二更。”
《南史·循吏傳·何遠》:“當時士大夫坐法皆不受測。”
10.清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弓人》:“漆欲測,絲欲沈。”
鄭玄註:“測,猶清也。”
11.見“測測”。
12.通“側”。隱伏。
《詩·大雅·常武》:“綿綿翼翼,不測不克。”
馬瑞辰通釋:“測當為側之假借。
《淮南子·原道篇》:‘側谿谷之間。’高註:‘側,伏也。’不側者,謂其師不隱伏也。”
阅读:147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