隅
隅字的筆畫:11畫;
yú
ㄩˊ
〔《廣韻》遇俱切,平虞,疑。〕
1.(山水)彎曲處。
漢揚雄《長楊賦》:“羅千乘於林莽,列萬騎於山隅。”
唐杜甫《潼關吏》詩:“要我下馬行,為我指山隅。”
2.角,角落。
《詩·邶風·靜女》:“靜女其姝,俟我於城隅。”
唐柳宗元《同吳武陵送前桂州杜留後詩序》:“觀室者觀其隅,隅之巍然,直方以固,則其中必端莊宏達可居者也。”
沈從文《失業》:“新近接事不久的長途電話局管理員大忍,坐在墻角隅,管著那個傳遞文明的古怪機器。”
3.邊側。
《管子·弟子職》:“昏將舉火,執燭隅坐。”
《楚辭·王逸〈九思·逢尤〉》:“虎兕爭兮於廷中,豺狼鬥兮我之隅。”原註:“隅,旁也。”
4.邊遠的地方。
《書·益稷》:“帝光天之下,至於海隅蒼生。”
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:“經營四隅,還反於樞。”
高誘註:“隅,猶方也。”
《樂府詩集·相和歌辭三·陌上桑》:“日出東南隅,照我秦氏樓。”
余冠英註:“隅,方也。”
唐白居易《與希朝詔》:“卿邊隅寄重,閫外事繁。”
5.廉隅,方正。
《詩·大雅·抑》:“抑抑威儀,維德之隅。”
毛傳:“隅,廉也。”
鄭玄箋:“人密審於威儀抑抑然,是其德必嚴正也。”
6.《論語·述而》:“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。”
邢昺疏:“凡物有四隅者,舉一則三隅從。”後因用以比喻事物的一個方面。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知音》:“各執一隅之解,欲擬萬端之變。”
清惲敬《三代因革論一》:“書之言止一隅,必推之千百隅,而以為皆然;書之言止一端,必推之千百端,而以為不可不然。嗚呼,何其愚也。”
魯迅《墳·科學史教篇》:“一隅之學,夫何力焉。”
7.弦。直角三角形的斜邊。
《周髀算經》卷上:“徑隅五。”
趙君卿註:“隅,角也,亦謂之弦。”
8.通“嵎”。見“隅夷”。
9.通“嵎”。山名。
《國語·魯語下》:“汪芒氏之君也,守封隅之山者也,為漆姓。”
韋昭註:“封,封山;隅,隅山。在今吳郡永安縣。”隅,一本作“嵎”。
阅读:136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