峻急
1.嚴酷;嚴厲。
晉幹寶《搜神記》卷八:“時吳政峻急,莫敢宣也。”
宋蘇轍《乞放市易欠錢狀》:“元豐中,朝廷催理欠負極為峻急。”
章士釗《蘇報案始末記敘》:“《蘇報》被封後,余與陳獨秀繼創《國民日日報》以善其敗。但論調之舒緩,即遠較《蘇報》之峻急有差。”
2.嚴正急躁。
《北史·陽休之傳》:“少年頗以峻急為累,晚節以通美見稱。”
明陶宗儀《輟耕錄·賢孝》:“杭州有鄭萬戶者,天性峻急,不能有所容。”
清唐甄《潛書·悅入》:“予,蜀人也,生質如其山川,峻急不能容,而恒多憂恚。”
3.湍急。
唐柳宗元《愚溪詩序》:“蓋其流甚下,不可以灌溉;又峻急,多坻石,大舟不可入也。”
宋蘇軾《進單鍔吳中水利書》:“嘗觀《考工記》:‘善溝者水囓之,善防者水淫之。’蓋謂上水湍流峻急,則自然下水泥沙囓去矣。”
路翎《王興發夫婦》:“那邊,下面是一道細小的,峻急的溪流。”
阅读:102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