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
余字的筆畫:7畫;
(參見餘)
I
yú
ㄩˊ
〔《廣韻》以諸切,平魚,以。〕
1.我。
《詩·邶風·谷風》:“不念昔者,伊余來塈。”
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齊侯曰:‘余姑翦滅此而朝食。’”
《楚辭·離騷》:“名余曰正則兮,字余曰靈均。”
2.指我們。
《左傳·閔公二年》:“衛懿公好鶴,鶴有乘軒者。將戰,國人受甲者皆曰:‘使鶴,鶴實有祿位,余焉能戰!’”
3.農曆四月的別稱。
《爾雅·釋天》:“四月為餘。”
郝懿行義疏:“四月萬物皆生枝葉,故曰餘。餘,舒也。”
4.通“餘”。
《周禮·地官·委人》:“凡其餘聚以待頒賜。”
5.姓。
6.同“餘”。
II
yù
ㄩˋ
〔《集韻》羊茹切,去禦,以。〕
姓。見“余且”。
III
xú
ㄒㄩˊ
〔《集韻》詳余切,平魚,邪。〕
見“余吾”。
IV
tú
ㄊㄨˊ
〔《集韻》同都切,平模,定。〕
檮余,山名。
《史記·衛將軍驃騎列傳》:“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屬驃騎將軍,會與城,不失期,從至檮余山,斬首捕虜二千七百級,以千六百戶封博德為符離侯。”
阅读:135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