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舉

簡體舉字的筆畫:9畫;繁體舉字筆畫:16畫。

(舉,舉)

ㄐㄩˇ

〔《廣韻》居許切,上語,見。〕

“居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雙手托物使之向上。

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今曰舉百鈞,則為有力人矣。”

漢桓寬《鹽鐵論·刑德》:“千鈞之重,人不輕舉。”

《新五代史·吳世家·楊行密》:“為人長大有力,能手舉百斤。”

2.指扛,擡。
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蕩水》:“輦猶在肩上,軍人競就殺舉輦者,乘輿領地。”

3.拿起;提起。

《楚辭·九歌·東君》:“青雲衣兮白霓裳,舉長矢兮射天狼。”

漢鄭玄《詩譜序》:“舉一綱而萬目張,解一卷而眾篇明。”

《三國誌·魏誌·王粲傳》:“善屬文,與筆便成,無所改定。”

4.飛;飛起。

《論語·鄉黨》:“色斯舉矣,翔而後集。”

《文選·張衡〈西京賦〉》:“鳥不暇舉,獸不得發。”

李善註:“舉,飛也。”

唐李白《古風》之十五:“方知黃鶴舉,千裏獨徘徊。”

宋蘇軾《漁父》詞之四:“漁父笑,輕鷗舉,漠漠一江風雨。”

5.飄動。

唐李白《憶舊時寄譙郡元參軍》詩:“袖長管催欲輕舉,漢中太守醉起舞。”

明劉基《燭影搖紅》詞:“細葛香羅,有人衣袂隨風舉。”

6.升起;聳起。

《詩·鄭風·大叔於田》:“叔在藪,火烈具舉。”

漢桓寬《鹽鐵論·和親》:“燧燔烽舉,丁壯弧弦而出鬥。”

宋張震《蝶戀花》詞:“小院繡簾纔半舉,銜泥紫燕雙飛去。”
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滱水》:“眾岑競舉,若豎鳥翅。”
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洛水》:“洛水之北,有熊耳山,雙巒競舉,狀同熊耳。”

7.仰起;擡起。

唐李白《靜夜思》詩:“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。”

宋丁謂《公舍春日》詩:“綠楊垂線草鋪茵,觸處煙光舉眼新。”

8.張開。
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七四回:“黃氏見說心慈湣,舉口便頌《金剛經》。”

9.稱,言說。

《禮記·雜記下》:“過而舉君之諱則起。”

鄭玄註:“舉,猶言也。”

唐韓愈《原道》:“不惟舉之於其口,而又筆之於其書。”

10.發問;動問。

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主人不問,客不先舉。”

孔穎達疏:“舉亦問也。客從外來,宜問路中寒熱無恙,若主人未問,則客不可先問也。”

11.言行;舉動。

《國語·魯語上》:“君舉必書,書而不法,後嗣何觀?”韋昭註:“動則左史書之,言則右史書之。”

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國家安危,在此一舉。”

清李漁《憐香伴·聞試》:“如今離了他,思念成病,故有此舉。”

魯迅《書信集·致鄭振鐸》:“又聞書店於《世界文庫》的譯本,間有仍出單行本之舉。”

12.興辦;辦理。
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濕餘水》:“南則絕谷,累石為關垣,崇墉峻壁,非輕功可舉。”

宋範仲淹《竇諫議錄》:“貧困者有喪不能自舉,公為出金葬之。”

清方苞《與徐司空蝶園書》:“夫備災宜豫,非倉卒所能舉。”

13.興起;發動。

《史記·春申君列傳》:“王又舉甲而攻魏。”

《漢書·項籍傳》:“梁乃召故人所知豪吏,諭以所為,遂舉吳中兵。”

宋蘇軾《休兵久矣而國用益困策》:“昔先皇帝震怒,舉大兵問罪匈奴。”

14.指興兵。

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今大王舉而東,三秦可傳檄而定。”

15.成就,成功。

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:“且壯士不死即已,死即舉大名耳。”

《玉臺新詠·古詩〈為焦仲卿妻作〉》:“何不作衣裳,莫令事不舉。”

16.點燃。

《莊子·讓王》:“三日不舉火,十年不製衣。”

《東觀漢記·光武帝紀》:“縱兵大掠,舉火燔燒。”

《水滸傳》第三四回:“且教軍士隻顧造飯,恰才舉得火著,隻見山下有八九十把火光,呼風呼哨下來。”

17.取;拾取。

《詩·小雅·車攻》:“射夫既同,助我舉柴。”

《呂氏春秋·樂成》:“財物之遺者,民莫之舉。”

高誘註:“舉,取也。”

18.攻克;占領。

《穀梁傳·僖公二年》:“獻公亡虢,五年而後舉虞。”

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“興師以與楚戰,一戰而舉鄢郢。”

《秦併六國平話》卷下:“我引兵鼓行而西,必舉秦矣。”

19.記錄;登記。
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仲尼使舉是禮也,以為多文辭。”

陸德明釋文:“沈雲:舉,謂記錄之也。”

《墨子·號令》:“悉舉民室材木瓦,若藺石數,署長短小大。當舉不舉,吏有罪。”

20.提出;列舉。

《論語·述而》:“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。”

漢桓寬《鹽鐵論·貧富》:“夫乘爵祿以謙讓者,名不可勝舉也。”

唐魏徵《十漸不克終疏》:“略舉所見十條,輒以上聞聖聽。”

《老殘遊記》第九回:“難道可以說這是天理,不是人欲嗎?舉此可見聖人決不欺人處。”

21.謀畫。

《呂氏春秋·異寶》:“其主,俗主也,不足與舉。”

高誘註:“舉,猶謀也。”

22.糾正。

《呂氏春秋·自知》:“故天子立輔弼,設師保,所以舉過也。”

高誘註:“舉,猶正也。”

《東觀漢記·和熹鄧皇後傳》:“太後幸洛陽寺,省庶獄,舉冤囚。”

唐韓愈《論變鹽法事宜狀》:“縱有敗闕,遣誰舉之?”

23.指摘;檢舉。

《荀子·不茍》:“正義直指,舉人之過,非毀疵也。”
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有敢偶語《詩》《書》者,棄市;以古非今者,族;吏見知不舉者,與同罪。”

晉袁宏《後漢紀·桓帝紀下》:“滂舉刺史二千石二十餘人罪惡者皆權豪之黨也。”

唐韓愈《河南令張君墓誌銘》:“為禦史中丞,舉彈無所避。”

24.撫養;生育。

漢劉向《列女傳·趙飛燕姊娣》:“飛燕初生,父母不舉,三日不死,乃收養之。”

《北史·後妃傳下·隋煬湣皇後蕭氏》:“江南風俗,二月生子者不舉。後以二月生,由是季父岌收養之。”

宋周密《癸辛雜識後集·五月五日生》:“田文以五月五日生,父命勿舉,母私舉之。”

清惲敬《答來卿書》:“四月中得書,知小女舉男子,喜甚。”

25.復興;振興。

《禮記·中庸》:“繼絕世,舉廢國,治亂持危。”

宋曾鞏《左右司郎中制》:“創制之初,舉墜興壞。”

26.立,奉立。

《左傳·文公元年》:“楚國之舉,恒在少者。”

杜預註:“舉,立也。”

27.推薦;選用。

《左傳·襄公三年》:“祁奚於是能舉善矣。稱其讎,不為諂;立其子,不為比;舉其偏,不為黨。”

《論語·堯曰》:“興滅國,繼絕世,舉逸民,天下之民歸心焉。”

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傳說舉於版築之間,膠鬲舉於魚鹽之中。”

28.沒收。

《周禮·地官·司關》:“凡貨不出於關者,舉其貨,罰其人。”

鄭玄註:“不出於關,謂從私道出辟稅者,則沒其財而撻其人。”

29.放;發。

《周書·蘇湛傳》:“湛聞之,舉聲大哭。”

明馮夢龍《智囊補·兵智·王稟守城》:“凡舉一砲,聽鼓聲齊發,砲石入城者大於鬥。”

30.在物價低時收買貨物。

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子貢好廢舉,與時轉貨貲。”

司馬貞索隱引劉氏曰:“廢謂物貴而賣之,舉謂物賤而收買之。”

31.借貸。

清顧炎武《答再從兄書》:“孰使我倍息而舉,半價而賣,轉盼蕭然,伍子吹箎,王孫乞食者乎?”如:舉債。

32.演奏。

《詩·周頌·有瞽》:“既備乃奏,簫管備舉。”

《禮記·雜記下》:“母有服,聲聞焉,不舉樂。”

唐元稹《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》:“三王之禮靡不講,六代之樂罔不舉。”

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談·談異五·舞蠅虎》:“令舞《梁州》,上召國樂以舉其曲,蠅虎盤迴宛轉,無不中節。”

33.祭祀。

《詩·大雅·雲漢》:“靡神不舉,靡愛斯牲。”

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山川神祇,有不舉者為不敬。”

鄭玄註:“舉,猶祭也。”

《清史稿·禮誌二》:“雍乾以來,凡祈禱,天神、太歲暨地祇三壇並舉。”

34.古謂殺牲盛饌。

《周禮·天官·膳夫》:“王日一舉,鼎十有二,物皆有俎,以樂侑食。”

鄭玄註:“殺牲盛饌曰舉。”

《左傳·莊公二十年》:“司寇刑戮,君為之不舉。”

杜預註:“去盛饌。”

《國語·楚語下》:“祀加於舉,天子舉以大牢,祀以會。”

韋昭註:“舉,人君朔望之盛饌。”

35.指飲食。

《儀禮·特牲饋食禮》:“嗣舉奠,盥入,北面再拜稽首。”

鄭玄註:“舉,猶飲也。”

《宣和遺事》後集:“俄有人進酒食,帝不復舉。”

清周亮工《書影》卷九:“手持大藤瓢,容酒一斛,註滿而後飲。移時,有人再進,又能再舉。”

36.指科舉考試。

唐包湑《會昌解頤錄·牛生》:“牛生自河東赴舉。”
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四:“唐貞元年間,博陵崔慎思應進士舉,京中居住。”

37.指參加科考。

唐韓愈《諱辯》:“愈與李賀書,勸賀舉進士。”

宋周密《齊東野語·韓慥奇蔔》:“﹝曾仲躬﹞能世其家,舉進士,不第。”

清黃宗羲《與陳介眉庶常書》:“王應麟欲舉是科,乃於制度典故攷索殆遍。”

38.指科考中選。

《新唐書·張嘉貞傳》:“以五經舉,補平鄉尉,坐事免。”

金王若虛《故朝列大夫劉君墓碣銘》:“以詞賦為名進士,興定五年舉天下第一。”

清戴名世《孫宜人墓誌銘》:“是時劉公已舉於鄉矣。”

39.明清鄉試中選者為“舉人”,因亦為“舉人”的簡稱。

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鄰居道:‘你中了舉了,叫你家去打發報子哩。’”

40.窮盡。

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殺人如不能舉,刑人如恐不勝,天下皆叛之。”

唐柳宗元《斷刑論》:“秋冬之有霜雪也,舉草木而殘之,草木豈有非常之罪也哉?”

41.總括;總計。

《漢書·嚴助傳》:“且秦舉鹹陽而棄之,何但越也。”

顏師古註:“舉,總也。言總天下乃至京師皆棄也。”

宋王安石《上五事劄子》:“今青唐洮河幅員三千餘裏,舉戎羌之眾二十萬。”

康有為《大同書》辛部第一章:“舉全地經緯分為百度,赤道之北五十度,赤道之南五十度。”

42.方言。妓女。

清張心泰《粵遊小誌》:“俗呼妓女為老舉,即隨園以為舉舉師師之意。其實舉即妓也。”

43.樹木名。

《山海經·中山經》:“敖岸之山……北望河林,其狀如蒨如舉。”

郝懿行箋疏:“舉即櫸柳。”

44.古代重量單位名。

《小爾雅·廣衡》:“二十四銖曰兩,兩有半曰捷,倍捷曰舉。”

45.皆;全。

《左傳·哀公六年》:“僖子不對而泣曰:‘君舉不信群臣乎?’”

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百姓聞王鐘鼓之聲,管籥之音,舉疾首蹙頞而相告。”

焦循正義:“舉,猶皆也。”

宋蘇軾《乞罷登萊榷鹽狀》:“若不配賣,即一二年間舉為糞土。”

46.通“與”。結交,結盟。
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隨其長子,事其便辟,舉其上客。”

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荀子二》:“舉讀為相與之與,謂交其上客以求助也。”

47.通“與”。贊許;表彰。

《呂氏春秋·謹聽》:“故殷周以亡,比幹以死,誖而不足以舉。”

陶鴻慶註:“舉當讀為與。”

漢劉向《列女傳·召南申女》:“君子以為得婦道之儀,故舉而揚之。”

宋李綱《用人材以激士風劄子》:“欲士無浮華之習,莫若舉惇樸以鎮之。”

48.通“與”。和;及。

《左傳·昭公三年》:“豈惟寡君舉臣實受其貺,其自唐叔以下實寵嘉之。”
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春秋左傳下》:“舉當讀為與,言不唯寡君與群臣受賜而已,先君之靈亦寵嘉之。”

49.通“與”。參與,參加。

《墨子·號令》:“裏中父老小,不舉守之事及會計者,分裏以為四部。”

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墨子六》:“舉讀為‘吾不與祭’之‘與’,謂裏中父老不與守城及會計之事者。”

阅读:2136

●舉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