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起

起字的筆畫:10畫;

ㄑ〡ˇ

〔《廣韻》墟裏切,上止,溪。〕

1.起立;站起。

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燭至,起;食至,起;上客,起。”
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“﹝魏收﹞取《韋玄成傳》,擲之而起。”

唐王維《偶然作》詩之二:“喧聒茅檐下,或坐或復起。”

明高啟《憶昨行寄吳中故人》詩:“座中爭起勸我酒,但道飲此毋相違。”

鮑昌《庚子風雲》第一部第二二章:“毓賢略微彎彎腰,作為答禮,一邊又用手相攙說:‘請起,看坐!’”

2.豎立,豎起。

《書·金縢》:“王出郊,天乃雨,反風,禾則盡起。”

《韓非子·說林下》:“人見蛇則驚駭,見蠋則毛起。”

《素問·皮部論》:“邪之始入於皮也,泝然起毫毛,開腠理。”註:“起,謂毛起豎也。”

3.引申為扶起。

漢枚乘《七發》:“此兩人者,馬佚能止之,車覆能起之。”

4.扶持。

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晉鄭兄弟也。吾先君武公與晉文侯戮力一心,股肱周室,夾輔平王,平王勞而德之,而賜之盟質,曰:‘世相起也。’”韋昭註:“起,扶持也。”

5.凸出;高起。

《後漢書·張衡傳》:“陽嘉元年,復造候風地動儀。以精銅鑄成,員徑八尺,合蓋隆起,形似酒尊,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。”

宋陳聖俞《廬山記·敘山南篇》:“其字大如掌,文皆隱起。”

宋吳自牧《夢粱錄·歷代方外僧》:“﹝辨才法師﹞生時,左肩有肉起如袈裟條,至八十一日方消,師之入滅,實八十一歲矣。”

6.指聳立。

晉慧遠《廬山記略》:“東南有香爐山,孤峰秀起。”

7.起床。

《禮記·內則》:“孺子蚤寢晏起。”

南朝梁元帝《金樓子·箴戒》:“齊武帝時,置鍾於景陽樓上,宮人聞鐘,則起裝飾。”

《警世通言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》:“李員外不說其事,說道:‘我今日起得早了,連日又辛苦了些,頭風病發暈倒了。’”梁斌《紅旗譜》三一:“春蘭娘又說:‘飯熟了,還不起?’”

8.特指蠶眠蛻皮後起動覓食。大眠(四次蛻皮)後稱“大起”。

唐韓愈《潮州祭神文》之二:“蠶起且眠矣,而雨,不得老以簇也。”

清周凱《飼蠶十二詠》之六:“現當大起時,采葉不離手。”

9.治愈;病愈。

《呂氏春秋·察賢》:“今有良醫於此,治十人而起九人,所以求之萬也。”

唐杜甫《大雲寺贊公房》詩之一:“湯休起我病,微笑索題詩。”

金王若虛《太一三代度師蕭公墓表》:“內人賈,病逾年,諸醫莫療,上曰:‘此非藥餌所及,前禳蝗王某,殆是異人,或能起之。’”茅盾《動搖》三:“吳氏媳婦的病癥,全為了心懷挹塞,以至不起。”

10.謂使死者復活,復蘇。

《呂氏春秋·別類》:“魯人有公孫綽者,告人曰:‘我能起死人。’人問其故。對曰:‘我固能治偏枯,今吾倍所以為偏枯之藥,則可以起死人矣。’”

《漢書·眭弘傳》:“今大石自立,僵柳復起,非人力所為,此當有從匹夫為天子者。”

宋王安石《杜甫畫像》詩:“推公之心古亦少,願起公死從之遊。”

11.啟發。

《北史·楊約傳》:“素本兇險,聞之大喜,乃撫掌曰:‘吾智慧殊不及此,賴汝起余。’”參見“起予”。

12.物體自下向上的動作。湧起;翻騰。

13.物體自下向上的動作。飛起;飛翔。

《孫子·行軍》:“鳥起者,伏也。”

張預註:“鳥適平飛,至彼忽高起者,下有伏兵也。”

南朝齊謝朓《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》:“鵲起登吳山,鳳翔陵楚甸。”

北齊祖珽《望海》詩:“時看遠鴻度,乍見驚鷗起。”

明王彜《秋林高士圖》詩:“風杉落葉響,驚起棲煙鳥。”

14.物體自下向上的動作。升騰;浮起。

漢王粲《雜詩》:“風飆揚塵起,白日忽已冥。”

南朝宋鮑照《蕪城賦》:“直視千裏外,唯見起黃埃。”

唐韋應物《園林晏起寄昭應韓明府盧主簿》詩:“田家已耕作,井屋起晨煙。”

《警世通言·崔衙內白鷂招妖》:“衙內乘著月色,閒行觀看,則見一片黑雲起,雲綻處,見一個人駕著一輪香車,載著一個婦人。”

15.指發酵。
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作燒餅法》:“麵一鬥,羊肉二斤,蔥白一合,豉汁及鹽熬令熟炙之,麵當令起。”

16.上漲。

清趙曾《吳中田家嘆》詩:“縣倉已開價不起,官家要錢不要米。”

17.興起。

《書·益稷》:“股肱喜哉,元首起哉,百工熙哉。”

孔傳:“股肱之臣喜樂盡忠,君之治功乃起,百官之業乃廣。”

《荀子·天論》:“一廢一起,應之以貫,理貫不亂。”

18.引申為振作。

《漢書·李陵傳》:“陵曰;‘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者,何也?軍中豈有女子乎?’”宋蘇軾《二人再和亦再答之》詩:“幸有縱橫舌,說劍起慵懦。”

19.興旺;發達。

唐韓愈《故貝州司法參軍李君墓誌銘》:“人謂:‘李氏世家也,侯之後,五世仕不遂,薀必發,其起而大乎!’”明湯顯祖《與宜伶羅章二》:“我平生隻為認真,所以做官做家,都不起耳。”

清錢泳《履園叢話·臆論·產業》:“家運好則隆隆日起。”

20.興兵。

《左傳·哀公四年》:“司馬起豐析與狄戎。”

楊伯峻註:“起,漢謂之興,徵召卒乘也。”

《孫子·作戰》:“夫鈍兵挫銳,屈力殫貨,則諸侯乘其弊而起。”

張預註:“兵已疲矣,力已困矣,財已匱矣,鄰國因其罷弊,起兵以襲之。”

21.特指起義。

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秦二世元年七月,陳涉等起大澤中。”

宋陳公亮《嚴州圖經》:“方臘起歙嶺。”

22.產生;發生。

《莊子·胠篋》:“脣竭則齒寒,魯酒薄而邯鄲圍,聖人生而大盜起。”

南朝宋鮑照《春羈》詩:“春日起遊心,勞情出徙倚。”
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五:“小人因為開面時,見他美貌,就起了不良之心。”

朱自清《中國歌謠》二:“歌謠起於文字之先。”

23.出動;發動。

《左傳·文公七年》:“訓卒利兵,秣馬蓐食,潛師夜起。”

《史記·趙世家》:“燕卒起二軍,車二千乘,栗腹將而攻鄗,卿秦將而攻代。”

24.引申為發出。

漢王粲《為劉荊州與袁尚書》:“得二月六日所起書,又得賢兄貴弟顯雍及審別駕書,陳敘事變本末之理。”

《朱子語類》卷五七:“漢有銅虎符、竹使符,銅虎以起兵,竹使郡守用之。”

老舍《趙子曰》第六:“趙子曰是起下誓,不再吃他那個小腳媳婦捏的餃子。”

25.出發;動身。

《莊子·秋水》:“予蓬蓬然起於北海而入於南海也。”

《墨子·公輸》:“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,成,將以攻宋。

子墨子聞之,起於齊,行十日十夜,而至於郢。”

唐李嘉祐有《起南巴留別褚少府》詩。

26.奔馳;奔跑。

《吳子·應變》:“凡用車者,陰濕則停,陽燥則起。貴高賤下,馳其強車。若進若止,必從其道;敵人若起,必逐其跡。”

27.驅趕;追趕。

宋趙珙《蒙韃備錄·征伐》:“韃人在本國時,金虜大定間,燕京及契丹地有謠言雲:‘韃靼來,韃靼去,起得官家沒去處。’”

28.行;走。

鮑昌《庚子風雲》第一部第二二章:“如果不是因為津南一帶發了大水,它們本來可以先由火車運到天津,然後再起旱路,沿著靜海、青縣、滄州、南皮、寧津、臨邑一線,直下濟南。”

楊纖如《傘》第一章:“到了武漢,我們就有火車好坐,然後再起一段旱路,革命聖地就在望了。”

29.發起;組織。

《紅樓夢》第五二回:“寶玉道:‘前兒我在外頭和相公們商畫兒,他們聽見咱們起詩社,求我把稿子給他們瞧瞧。’”
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四回:“鮑文卿雖則因這些事看不上眼,自己卻還要尋幾個孩子起個小班子。”

老舍《駱駝祥子》八:“你要是想快快買上車的話,我給你個好主意:起上一隻會,十來個人,至多二十個人,一月每人兩塊錢,你使頭一會,這不是馬上就有四十來的塊?”

30.為開設。

《醒世恒言·白玉娘忍苦成夫》:“又起七晝夜道場,追薦白氏一門老小。”

31.開闢;開墾。

《左傳·僖公二十五年》:“晉於是始起南陽。”一本作“啟”。

《宋書·文帝紀》:“冬十月,起湖熟廢田千頃。”

32.猶啟,張開。

《警世通言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》:“那婦人同丫鬟下船,見了許宣,起一點朱唇,露兩行碎玉。”參見“起齒”。

33.徵收;徵召。

《管子·臣乘馬》:“起一人之繇,百畝不舉;起十人之繇,千畝不舉。”

《商君書·徠民》:“秦四竟之內陵阪丘隰不起十年征者,於律也足以造作夫百萬。”

《古今小說·新橋市韓五賣春情》:“起天下民伕百萬,開汴河一千餘裏。”

《續資治通鑒·宋寧宗嘉定四年》:“軍戶,蒙古、色目人每丁起一軍。”

34.舉用;徵聘。

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:“李讎謂公孫衍曰:‘不如召甘茂於魏,召公孫顯於韓,起樗裏子於國。’”高誘註:“起,猶舉也。”

宋王鞏《聞見近錄》卷二九:“上復有旨,起蘇軾以本官。”

蔡東藩《唐史通俗演義》第三二回:“武氏命武攸寧為納言,起狄仁傑為地官侍郎同平章事。”

35.謂應聘;出仕。

《東觀漢記·李業傳》:“公孫述欲徵李業,業固不起。乃遣人持鴆,不起便賜藥,業乃飲酖而死。”

宋劉儗《念奴嬌·長沙趙帥席上作》詞:“草廬如舊,臥龍知為誰起?”明陶宗儀《輟耕錄·徵聘》:“公一聘而起,毋乃太速乎?”

36.出身。

《漢書·蕭何曹參傳贊》:“蕭何、曹參,皆起秦刀筆吏。”

宋蘇軾《儒者可與守成論》:“漢高帝以三尺劍,起布衣,五年而併天下。”

《續資治通鑒·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》:“敏起微賤,聲跡未振,張浚擢於困廢中,敏感激盡力圖報。”

37.創建;制訂。

《荀子·性惡》:“古者聖王以人之性惡,以為偏險而不正,悖亂而不治;是以為之起禮義、制法度,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,以擾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。”

38.引申為擬定。

元楊顯之《瀟湘雨》第二摺:“小官姓趙名錢,有一班好事的就與我起個表德,喚做孫李。”
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這名字是你替他起的?”
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二回:“這訃帖底稿,是那個起的呢?”孫犁《風雲初記》二:“咱們這長工屋也該起個堂號了。”

39.興建;建造。
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豪爽》:“明帝欲起池臺,元帝不許。”

宋梅堯臣《鄴中行》:“武帝初起銅雀臺,丕又建閣延七子。”

《續資治通鑒·元成宗大德二年》:“守敬嘗起水渾蓮、渾天漏,大小機輪凡二十有五。”

40.割取;剝取。

宋王讜《唐語林·補遺二》:“時豪家食次,起羊肉一斤,層布於巨胡餅,隔中以椒豉,潤以酥,入爐迫之,候肉半熟食之,呼為‘古樓子’。”

元無名氏《神奴兒》楔子:“你若犯在我們那衙門中,該誰當直,馬糞裏汙的杖子,一下起你一層皮。”

41.指收割。

李準《不能走那條路》:“這‘一桿旗’本是村子裏頭一份好地,形狀像個三角旗子,緊靠著流水壕。一年兩茬起,誰見誰眼紅,是村裏有名的糧食囤。”

42.領取;索取。

《警世通言·玉堂春落難逢夫》:“公子謝了主考,辭了提學。墳前祭掃了,起了文書。”
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八:“我每不如將計就計哄他,與了他些甜頭,便起他一主大銀子。”

周立波《暴風驟雨》第二部一:“這麽一來,人們除了起路條,都不上農會。”

43.挖取;提取。
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三三:“叫人起出骨殖來與他帶去。”

清唐甄《潛書·吳弊》:“公能以十金予其主人,則起其棺而去之矣。”

孫犁《鳳雲初記》九:“把埋藏了的槍枝起出來。”

吉學沛《王耙子賣豬》:“就是一泡狗屎,你也想起出四兩油來。”

44.端取;搬取。

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五十回:“番菜都已做好,客齊了,就好起菜了。”

《冷眼觀》第五回:“忽見一個家人,帶著一名府署的護勇,走進來回道:‘王少爺的行李,已經起進來了。’”

《市聲》第五回:“當下伯廉叫一碗面吃了,過足早癮,便去訪張胡二人。又找著楊陶安,把繭子起上了棧。”

45.開始;開端。

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明法度,定律令,皆以始皇起。”

宋姜夔《續書譜·草》:“又一字之體,率有多變,有起有應,如此起者當如此應,各有義理。”

錢鍾書《圍城》二:“這詩一起道:‘昨夜星辰今夜搖漾於飄至明夜之風中。’”

46.為詩文寫作結構方面的術語。如:起承轉合。

47.源起;起因於。

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有形之類,大必起於小;行久之物,族必起於少。”

漢王充《論衡·對作》:“是故《論衡》之造也,起眾書並失實,虛妄之言勝真美也……其本皆起人間有非,故盡思極心,以譏世俗。”

唐柳伯存《〈意林〉序》:“子書起於鬻熊《六韜》,盛於春秋六國。”

48.扮演。

任半塘《優語集·有傷風化》:“侯喜瑞起焦贊。”

49.清代宮廷用語。指皇帝召見。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八回:“謝恩這日便蒙召見。臨上去,烏克齋又指點了他許多儀節奏對。及至叫上起兒去,聖人見他品格凝重,氣度舂容,一時想起他是從前十本裏第八名特恩拔起來點的探花。”

柴萼《梵天廬叢錄·梁鼎芬》:“梁獨於甲寅夏間到京,謀入宮請安。其時太監索門包四兩,方許為之叫起。”

《負曝閑談》第二六回:“軍機處的屋子,極像一座對照廳,一邊是王大臣起坐之處,一邊是達拉密章京跟著那些章京起坐之處。

陸大軍機歇息了一會,上頭叫起,陸大軍機就和一班王大臣進去。”

50.豈。

唐杜甫《九日》詩之五:“重陽獨酌杯中酒,抱病起登江上臺。”一本作“豈”。

蔣禮鴻《杜詩釋詞》三四:“此當從別本作少飲,作豈。抱病為少飲之因,登臺非抱病所堪,故曰少飲,曰豈登……然起字卻非誤字,乃唐人寫本通用。

敦煌《浣溪沙》:‘幽境不曾凡客到,起尋常?’即豈尋常也。”

51.猶上。用在“早”、“晚”等時間名詞後,表示在此時間之內。

唐杜甫《屏跡》詩之三:“晚起家何事,無營地轉幽。”

茅盾《談月亮》:“早起還落雨,偏偏晚上是好月亮,一片雲也沒有。”

52.旁;邊。表示方位。

孫犁《風雲初記》十四:“高慶山到院裏轉了一下,搬進兩塊磚頭,放在頭起。”

蕭也牧《小蘭和她的夥伴》:“她推著搡著,扳開人們肩膀,大步跨過去,一直鑽到炕頭起。”

53.量詞。層。

《東觀漢記·明德馬皇後傳》:“後長七尺二寸,青白色,方口美髮,為四起大髻。”

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六一回:“恰好莊間狄員外大興土木,創起兩座三起高樓,狄希陳托了管理為名,陪伴父親在莊居住。”

54.量詞。夥;批。

《西遊記》第五回:“說不了,一起小妖又跳來道:‘那九個兇神,惡言潑語,在門前罵戰哩!’”艾蕪《南行記·荒山上》:“這起子人,打死裏逃出來的,說不定,人都吃過。”

55.量詞。件;次。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二回:“正熱鬧著,外邊家人將銀子行李一起起的搬來交代明白。”如:這樣的事故每年總有幾起。

56.用在動詞後。表示向上。

三國魏曹操《觀滄海》詩:“秋風蕭瑟,洪波湧起。”

宋黃庭堅《滿庭芳》詞:“為扶起,樽前醉玉穨山。飲罷風生兩腋,醒魂到,明月輪邊。”徐遲《精神分析》:“他踮起了腳跟,拉長了身子,彎轉了自己,什麽也沒有看見。”

57.用在動詞後。表示動作涉及到某事物。

《京本通俗小說·錯斬崔寧》:“大娘子說道:‘不要說起三年之久,也須到小祥之後。’”

《醒世恒言·賣油郎獨占花魁》:“問起根由,至親三口,抱頭而哭。”

《歧路燈》第八回:“不得已,引起董氏,逃走省城,投奔他的親戚。”

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上一:“婆婆一年餵起兩欄豬,也落得幾個。”

58.用在動詞後。多與“從”、“由”配合表示動作開始或持續。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回:“偏偏從工完這日下雨起,一連傾盆價的下了半個月的大雨。”

楊朔《三千裏江山》第三段:“每逢喝醉,就要立在十字路口罵大街。從魚行老闆罵起,直罵到縣大老爺祖宗三代。”

陸俊超《國際友誼號》:“老實說,打一見面起,我就喜愛我們的老船長了。”

59.用在動詞後。常跟“不”、“得”連用,表示夠得上、經受得住或夠不上、經受不住。

元馬致遠《青衫淚》第二摺:“隨老媽要多少錢,小子出得起。”

清李漁《奈何天·慮婚》:“就是一頂秀才頭巾,也像平天冠一般,再也承受不起。”

沙汀《航線》:“一碗把酒敬得起的。”

60.用在形容詞後。比較性狀和程度的差別。

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一百回:“寄姐道:‘這是你女婿尋下一位娘子,姓薛,大起我好幾歲。’”如:圍墻高起地面一丈二尺。

61.介詞。猶言“從……”。放在時間或處所詞的前邊,表示起點。

《墨子·備城門》:“百步一櫳樅,起地高五丈。”

岑仲勉註:“高度自地面起計,故曰‘起地’。”

唐韓愈《送水陸運使韓侍禦歸所治序》:“今各就高為堡,東起振武,轉而西,過雲州界,極於中受降城,出入河山之際,六百餘裏,屯堡相望,寇來不能為暴,人得肆耕其中。”

宋王禹偁《擬罷蘇州貢橘詔》:“起今後,本州所貢洞庭柑橘,侯見敕者,即得供進,不得脩為常貢。”

梁斌《播火記》三四:“他得了這支槍,起心眼裏高興。”

62.介詞。猶言“從……”。放在處所詞前面,表示經由的地點。如:看見一個人起窗戶外面走過去。

63.用在介詞後。表示向上的動作或趨向。

老舍《駱駝祥子》二:“戰爭的消息與謠言幾乎每年隨著春麥一塊兒往起長。”

老舍《駱駝祥子》十:“他又想往起立,過去三四個人忙著往起攙他。”

王老九《王保京》詩:“鄭富財,不言喘,叭達叭達抽旱煙,拍拍塵土往起站,停了半天才開言。”

64.姓。

戰國時有起賈。見《呂氏春秋·應言》。

阅读:3038

●起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