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
概字的筆畫:13畫;
gài
ㄍㄞˋ
〔《字彙》居太切〕
1.量穀物時刮平鬥斛的器具。
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仲春之月﹞角鬥甬,正權概。”
鄭玄註:“概,平鬥斛者。”
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:“概者,平量者也。吏者,平法者也。”
漢袁康《越絕書·請糴內傳》:“胥聞越王句踐罷吳之年……妻操鬥,身操概,自量而食,適餓不費。”
明徐渭《三茅觀觀潮》詩:“誰將練帶括秋空?誰將古概量春雪?”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張不量》:“蓋張素封積粟甚富,每春貧民就貸,償時多寡不校,悉內之,未嘗執概取盈,故名不量。”
2.引申為準則,標準。
漢陸賈《新語·懷慮》:“故聖人執一政以繩百姓,持一概以等萬民。”
3.刮平,修平,不使過量。
《荀子·宥坐》:“夫水……盈不求概,似正。”
楊倞註:“言水盈滿則不待概而自平。”
《北史·燕鳳許謙等傳論》:“豈鳥盡弓藏,人惡其上,將器盈必概,陰害貽禍,何斯人而遭斯酷乎!”宋宋祁《雜說》卷下:“古語曰:斛滿人概之,人滿神概之。聖人其善概歟,大奢概以中,溢欲概以道,寢慢概以威,由是治身,由是化人。”
明徐光啟《農政全書》卷二十:“乾則以水沃而概之,無罅而止。”
4.引申指從物體上拂過掠過。
《文選·宋玉〈風賦〉》:“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降……獵蕙草,離秦衡,概新夷,被荑楊。”
呂向註:“離、獵、概,皆經歷也。”
《氾勝之書·種穀》:“天有霜,若白露下,一平明時,令兩人持長索相對,各持一端,以概禾中,去霜露。”
5.拒格,阻止。
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:“彼自多其力,則毋以其難概之。”
司馬貞索隱:“概猶格也。
劉氏雲:‘秦昭王決欲攻趙,白起苦說其難,遂己之心,拒格君上。’”
6.量,限量;衡量。
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食饗不為概,祭祀不為屍。”
鄭玄註:“概,量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其事由尊者所裁,而子不得輒豫限量多少也。”
《文選·謝瞻〈於安城答靈運〉詩》:“肇允雖同規,翻飛各異概。”
李善註:“異概,謂異量也。”
唐皇甫湜《題浯溪石》詩:“李杜才海翻,高下非可概。”
宋秦觀《擬郡學近世社稷之臣論》:“子房雖無三子(霍光、周勃、陳平)之過,然不能為漢製禮作樂,追跡三代之隆,以聖人之道概之皆未得為全人也。”
清惲敬《說山》:“是故君子不以古人之能概今人,則可以交士大夫;不以古人之事概今事,則可以適家國天下之用。”
7.概括,總括。
《後漢書·西域傳論》:“然好大不經,奇譎無已,雖鄒衍談天之辯,莊周蝸角之論,尚未足以概其萬一。”
宋王安石《答王景山書》:“江南士大夫良多……特以二君概之,亦不可也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三一回:“我隻說一兩件,就可以概其餘了。”
8.蔽,遮蓋。
北齊鄭述祖《天柱山銘》:“天柱山者……南臨巨海,北眺滄溟,西帶長河,東瞻大壑,斜嶺概天,層峰隱日。”
唐高宗《大唐紀功頌並序》:“嚴闉概日,巨防潛雲。”
宋王安石《寄王逢原》詩:“楩楠豫章概白日,祗要匠石聊穿裁。”
9.用同“蓋”。謂超越,壓倒。
《古今小說·晏平仲二桃殺三士》:“此概世之功也,進酒賜桃,又何疑焉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五回:“到了考的這天,我開得十六力的硬弓,那三百六十斤的頭號石頭,平端起來在場上要走三個來回……算概了場了。”
10.關切,繫念。
《孔叢子·抗誌》:“雖以天下易其脛毛,無所概於誌矣。”
《史記·範雎蔡澤列傳》:“意者臣愚而不概於王心邪?”司馬貞索隱:“《戰國策》‘概’作‘關’,謂關涉於王心也。”
《後漢書·馮衍傳下》:“三公之貴,千金之富,不得其願,不概於懷。”
宋王安石《答李資深書》:“若是者,豈以夫世之毀譽者概其心哉?”明歸有光《山舍示學者》:“夫取吾心之理而日夜陳說於吾前,獨能頑然無概於中乎?”
11.節操。
《漢書·楊惲傳》:“夫西河魏土,文侯所興,有段幹木、田子方之遺風,漂然皆有節概,知去就之分。”
晉陶潛《祭從弟敬遠文》:“於鑠我弟,有操有概。孝發幼齡,友自天愛。”
《文選·範曄〈逸民傳論〉》:“或垢俗以動其概,或疵物以激其清。”
李善註:“概,猶操也。”
《新唐書·高智周傳》:“高宗美其概,授右散騎常侍。”
清劉獻廷《廣陽雜記》卷五:“﹝趙蔭﹞戰於雞飛灘,勢窮身陷,怒賊自亡,居然壯夫之概也。”
12.謂風度,氣度。
《晉書·桓溫傳》:“溫豪爽有風概,姿貌甚偉,面有七星。”
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八回:“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,面如冠玉,頭戴綸巾,身披鶴氅,飄飄然有神仙之概。”
13.梗概;大略。
《莊子·天下》:“彭蒙、田駢、慎到不知道,雖然,概乎皆嘗有聞者也。”
成玄英疏:“略有梗概,更相師祖,皆有稟承,非獨臆斷,故嘗有聞之也。”
南朝梁蕭統《〈文選〉序》:“蓋乃事美一時,語流千載,概見墳籍,旁出子史。”
張銑註:“概,謂梗概,謂大略也。”
唐韓愈《袁氏先廟碑》:“高曾祖考,所以劬躬燾後,委祉於公,公之所以逢將承應者,有概有詳,而綴以詩。”
明方孝孺《〈張彥輝文集〉序》:“昔稱文章與政相通,舉其概而言耳,要而求之,實與其人類。”
清姜秉初《〈小螺庵病榻憶語〉書後》:“他如張氏病,事如其母,則其平日事父母,概可見矣。”
14.景象;狀況。
三國魏何晏《景福殿賦》:“其奧秘,則蘙蔽曖昧,髣彿退概,若幽星之纚連也。”
唐杜甫《奉留贈集賢院崔於二學士》詩:“故山多藥物,勝概憶桃源。”
宋朱熹《奉陪彥集充父同遊瑞巖謹次莆田使君留題之韻》:“一壑祇今藏勝概,三生疇昔記曾來。”
魯迅《偽自由書·保留》:“上月杭州曾將西湖搶犯當眾斬決,據說奔往賞鑒者有‘萬人空巷’之概。”
15.漆酒樽。
《周禮·春官·鬯人》:“凡祼事用概。”
鄭玄註引鄭司農曰:“脩、蜃、概、散皆漆尊也。”
16.全;一律。
《西遊記》第三五回:“概洞小妖,被老孫分身法打死一半。”
《古今小說·楊謙之客舫遇俠僧》:“這地方雖是夷人難治,人最老實一性的,小人們歸順,概縣人誰敢梗化?”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一:“故吉林、黑龍江各部世皆概呼為索倫,以別於滿洲。”
17.通“慨”。感慨。
《後漢書·王龔傳》:“纖微感概,輒引分決,是以舊曲不有大罪,不至重問。”
唐韓愈《送陸暢歸江南》詩:“悲啼上車女,骨肉不可分。感概都門別,丈夫酒方醺。”參見“概然”。
18.通“扢”。摩擦。
《文選·曹植〈又贈丁儀王粲〉詩》:“員闕出浮雲,承露概泰清。”
李善註:“《廣雅》曰:‘扢,摩也。’概與扢同,古字通。”
19.通“溉”。洗滌。
《文選·枚乘〈七發〉》:“於是澡概胸中,灑練五藏。”
李善註:“毛萇《〈詩〉傳》曰:‘溉,滌也。’概與溉同。”
阅读:299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