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濕

簡體濕字的筆畫:12畫;繁體濕字筆畫:17畫。

(濕,濕)

I

shī

〔《廣韻》失入切,入緝,書。〕

亦作“溼”。

1.潮濕。與“乾”相對。

《易·乾》:“水流濕,火就燥。”

《韓詩外傳》卷五:“德也者……斂乎太陰而不溼,散乎太陽而不枯。”

漢賈誼《鵩鳥賦》序:“長沙卑濕,誼自傷悼,以為壽不得長,迺為賦以自廣。”

唐許渾《神女祠》詩:“龍氣石床溼,鳥聲山廟空。”

清孫枝蔚《溉堂六客詩·禪客》:“要看手中楊枝濕,賴有門前錫杖從。”

2.沾濕。

唐王昌齡《采蓮曲》之二:“吳姬越豔楚王妃,爭弄蓮舟水溼衣。”

元薩都剌《遊會仙宮》詩:“霏霏涼露溼瑤臺,半夜吹簫月下來。”

巴金《家》四:“她自言自語,說到這裏,淚水濕了她的衣裳。”

3.猶遲緩。

《呂氏春秋·貴卒》:“力貴突,智貴卒。得之則遫為上,勝之則溼為下。”

高誘註:“溼猶遲久之也。”

陳奇猷校釋:“溼用為遲緩之義者,乃由於幽溼義所引申。”

4.中醫術語。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為六淫。濕屬陰邪,流行於夏季。

《素問·天元紀大論》:“寒、暑、燥、濕、風、火,天之陰陽也。”參見“六淫”。

5.乾燥。

《詩·王風·中谷有蓷》:“中谷有蓷,暵其濕矣。”

II

ㄊㄚˋ

〔《廣韻》他合切,入合,透。〕

同“漯”。

古水名。

《後漢書·郡國誌四》:“平原郡……高唐濕水出。”

III

ㄒ〡ˊ

〔《集韻》席入切,入緝,邪。〕

1.通“隰”。

2.低下。

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卑濕重遲貪利,則抗之以高誌。”

IV

xiè

ㄒ〡ㄝˋ

〔《集韻》悉協切,入帖,心。〕

亦作“隰”。

古人名用字。

《穀梁傳·襄公八年》:“鄭人侵蔡,獲蔡公子濕。”

陸德明釋文:“公子濕,本又作‘隰’,又音燮。”按,《春秋·襄公八年》作“公子燮”。

V

chì

ㄔˋ

〔《集韻》叱入切,入緝,昌。〕

見“濕濕”。

阅读:1145

●濕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