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奪之魄
【成語】:天奪之魄
【拼音】:tiān duó zhī pò
【解釋】:魄:魂魄。天奪去了他的魂魄。比喻人離死不遠。
【出處】: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原叔必有大咎,天奪之魄矣。”《晉書·溫嶠傳》:“天奪其魄,死期將至。”
【示例】:~,自幹誅夷。 ★宋·秦觀《進策·邊防上》
【近義詞】:天奪其魄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賓語;指臨死
【成語故事】:公元594年,赤狄酆舒執政,殺了國君潞子的夫人(晉景公的姐姐),晉國出兵滅了赤狄,殺了酆舒。晉國派趙同向周天子進獻狄國的俘虜,趙同的態度很傲慢,劉康公看後很不高興,罵道:“不及十年,原叔必有大咎,天奪之魄矣。”
亦作“天奪其魄”。
1.上天奪走他的魂魄。謂欲其死。
孔穎達疏:“魂魄去之,何以能久。”
2.謂天使其神誌迷亂。
宋沈作哲《寓簡》卷七:“﹝古人﹞謂事大謬而謀拙,曰天奪其魄。”
清王夫之《讀通鑒論·晉安帝》:“段業,竊也;仲堪,叛也;天奪其魄,以迷於鬼,而死也固宜。”
阅读:157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