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
炎字的筆畫:8畫;
I
yán
〡ㄢˊ
〔《廣韻》於廉切,平鹽,雲。〕
1.火焰升騰。
《晉書·後妃傳論》:“火炎水潤,六氣由其調理。”參見“炎上”。
2.焚燒。
《書·胤征》:“火炎崑岡,玉石俱焚。”
《後漢書·章帝紀》:“今時復旱,如炎如焚。”
唐韓愈《詠雪贈張籍》:“鯨鯢陸死骨,玉石火炎灰。”
宋王安石《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》之二:“遐追商洛翁,秦火不能炎。”
3.熱;極熱。
唐王勃《守歲序》:“春秋冬夏,錯四時之涼炎。”
宋邵雍《觀春秋吟》:“晉齊命令炎如火,文武資基冷似冰。”參見“炎氣”。
4.指紅色。參見“炎波”、“炎萼”。
5.盛大;猛烈貌。
6.比喻炙人的權勢。
唐柳宗元《宋清傳》:“吾觀今之交乎人者,炎而附,寒而棄,鮮有能類清之為者。”
《宋史·李垂傳》:“焉能趨炎附熱,看人眉睫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一○七回:“這些趨炎奉勢的親戚朋友……賈宅有事,都遠避不來。”
魯迅《華蓋集·通訊》:“現在常有人罵議員,說他們收賄,無特操,趨炎附勢,自私自利。”
7.炎癥;發炎。
魯迅《書信集·致王冶秋》:“你所說的藥方,是醫氣管炎的,我的氣喘原因並不是炎,而是神經性的痙攣。”
魯迅《書信集·致姚克》:“其實我腦既未炎,亦未生此病,頑健仍如往日。”
8.指炎帝神農氏。
《呂氏春秋·蕩兵》:“黃炎故用水火矣。”
高誘註:“炎,炎帝也。”
《後漢書·馬融傳》:“自黃炎之前,傳道罔記;三五以來,越可略聞。”
宋蘇軾《泛舟城南會者五人分韻賦詩》之四:“南郭清遊繼顏謝,北窗歸臥等羲炎。”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八:“榛榛狉狉,厥始農炎。”
9.指太陽。
《文選·何晏〈景福殿賦〉》:“開建陽則朱炎豔,啟金光則清風臻。”
李善註引《白虎通》“炎者,太陽。”參見“炎光”。
10.《呂氏春秋·有始》:“南方曰炎天。”後因以“炎”指南方。
唐韓愈《祭郴州李使君文》:“伏荒炎之下邑,嗟名穨而位仆。”參見“炎荒”、“炎區”。
11.五行家謂漢以火德王,火曰炎上,故以“炎”指漢朝。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。
明高啟《吳桓王墓》詩:“緬想衰炎際,當塗逞奸強。”參見“炎正”、“炎靈”。
II
tán
ㄊㄢˊ
〔《集韻》徒甘切,平談,定。〕
1.指言論美盛。參見“炎炎”。
2.古國名。
《列子·湯問》:“楚之南有炎人之國。”炎,一本作“啖”。
III
yàn
〡ㄢˋ
〔《集韻》以贍切,去豔,以。〕
通“焰”。通“燄”。
1.火光;火焰。
《書·洛誥》:“無若火始燄燄。”
唐石經作“炎炎”。
《左傳·莊公十四年》:“人之所忌,其氣焰以取之。”
阮元校勘記曰:“焰,石經初刻作‘炎’。
《漢書·藝文誌》、《五行誌》引傳文並作‘炎’。”
《後漢書·任光傳》:“﹝世祖﹞使騎各持炬火,彌滿澤中,光炎燭天地。”
《資治通鑒·晉穆帝永和四年》:“四面縱火,煙炎際天。”
胡三省註:“讀作‘燄’。”參見“炎煬”。
2.明亮;光亮。
《文選·司馬相如〈封禪文〉》:“因雜搢紳先生之略術,使獲燿日月之末光絕炎,以展寀錯事。”
李善註:“使諸儒記功著業,得睹日月末光殊絕之明。”
《漢書·五行誌下之下》:“十三日夕見西方,犯次妃、長秋、鬥、填,蜂炎再貫紫宮中。”
3.光照。
《文選·班固〈答賓戲〉》:“其君天下也,炎之如日。”
李善註:“《說文》曰:炎,火也。謂光照也。”
《漢書·劉向傳》:“今日食尤屢,星孛東井,攝提炎及紫宮。”
阅读:202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