徹
簡體徹字的筆畫:7畫;繁體徹字筆畫:15畫。
(徹,徹)
chè
ㄔㄜˋ
〔《廣韻》醜列切,入薛,徹。〕
〔《廣韻》直列切,入薛,澄。〕
“池”的被通假字。
1.撤除,撤去。
《詩·小雅·楚茨》:“諸宰君婦,廢徹不遲。”
鄭玄箋:“諸宰徹去諸饌。”
《儀禮·鄉射禮》:“乃徹豐與觶。”
鄭玄註:“徹,猶除也。”
晉潘嶽《哀永逝文》:“徹房帷兮席庭筵,舉酹觴兮告永遷。”
宋陸遊《晚秋農家》詩:“徹警盜所窺,失旦固吾患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九三回:“三藏念了結齋,左右徹了席面。”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五:“額勒登保佯徹二埡兵不攻,賊果悉銳守兩嶺。”參閱楊樹達《積微居小學述林·釋徹》。
2.拆毀;拆下。
《詩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徹我墻屋,田卒汙萊。”
鄭玄箋:“乃反徹毀我墻屋。”
《楚辭·天問》:“何令徹彼岐社,命有殷國?”王逸註:“徹,壞也。”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治家》:“嘗寄人宅,奴婢徹屋為薪略盡。”
《舊唐書·昭宗紀》:“全忠令長安居人按籍遷居,徹屋木,自渭浮河而下。”
《續資治通鑒·宋仁宗慶曆五年》:“萬勝、龍猛軍蒲博爭勝,徹屋椽相擊,市人惶駭。”
3.剝;取。
《詩·豳風·鴟鴞》:“徹彼桑土,綢繆牖戶。”
毛傳:“徹,剝也。”
馬瑞辰通釋:“《孟子》引此詩,趙岐註:‘徹,取也。’……毛傳訓剝者亦取也。”
4.通,貫通。
《墨子·備穴》:“為鐵鉤鉅長四尺者,財自足,穴徹,以鉤客穴者。”
孫詒讓間詁:“蘇雲:‘徹,通也。’”
《列子·湯問》:“汝心之固,固不可徹;曾不若孀妻弱子。”
南朝宋鮑照《芙蓉賦》:“根雖割而琯徹,柯既解而絲縈。”
5.引申為透;滲透。
漢蔡邕《團扇賦》:“裁帛製扇,陳象應矩,輕徹妙好,其輶如羽。”
唐王建《宮詞》之八十:“舞來汗溼羅衣徹,樓上人扶下玉梯。”
郭沫若《牧羊哀話》二:“歌聲漸行漸遠,蕩漾在清和晚氣之中,一聲聲徹入心脾,催人眼淚。”
6.達,到。
《國語·魯語上》:“既其葬也,焚,煙徹於上。”
韋昭註:“徹,達也。”
《魏書·蠕蠕傳》:“及臣兄為主,故遣鞏都禮等使來大魏,實欲虔修藩禮……臣兄弟本心未及上徹。”
唐劉言史《代胡僧留別》詩:“定知不徹南天竺,死在條支陰磧中。”
元馮子振《鸚鵡曲·赤壁懷古》曲:“嘆西風捲盡豪華,往事大江東去;徹如今話說漁樵,算也是英雄了處。”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三》:“滄州馬落坡有婦以賣麵為生……恒自轉磨,夜夜徹四鼓。”
7.道,軌轍。
《詩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天命不徹,我不敢效我友自逸。”
毛傳:“徹,道也。”
陳奐傳疏:“言天之命,不循道而行。”
《爾雅·釋訓》:“不徹,不道也。”
郭璞註:“徹亦道也。”
郝懿行義疏:“徹者,通也,達也。通、達皆道路之名,故雲徹亦道也。徹之言轍,有軌轍可循。”
《老子》:“善行,無徹跡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徹,梁雲應車邊。今作彳邊者,古字少也。”按,通行本《老子》作“轍”。
8.治;治理。
《詩·大雅·崧高》:“王命召伯,徹申伯土田。”
毛傳:“徹,治也。”
鄭玄箋:“治者,正其井牧,定其賦稅。”
《詩·大雅·江漢》:“式辟四方,徹我疆土。”
9.相傳為周代的田稅制度。
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哀公問於有若曰:‘年饑,用不足,如之何?’有若對曰:‘盍徹乎?’”何晏集解引鄭玄曰:“周法十一而稅,謂之徹。”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夏後氏五十而貢,殷人七十而助,周人百畝而徹,其實皆什一也。”
範文瀾蔡美彪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一編第三章第四節:“徹,是低稅,這可能是高級領主向低級領主收稅的稅率,也可能是公田制度廢棄後,農夫在兵役徭役以外應交納所種田畝的稅率。”
10.動,觸動。
《管子·弟子職》:“凡拚之紀,必由奧始;俯仰磬折,拚毋有徹。”
尹知章註:“徹,動也。不得觸動他物也。”
11.明;顯明。
《左傳·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若艱難其身,以險危大人,而有名章徹,攻難之士將奔走之。”
楊伯峻註:“章、徹同義,明也。
《周語中》‘其何事不徹’,《華嚴經音義》引賈逵曰:‘徹,明也。’”晉葛洪《抱樸子·至理》:“反聽而後所聞徹,內視而後見無朕。”
唐韓愈《興元少尹房君墓誌》:“自太尉琯以德行為相,相玄宗、肅宗,名聲益彰徹大行。”
12.列;排列。
《方言》第三:“班、徹,列也。北燕曰班,東齊曰徹。”
宋沈括《蔡孝廉母胡氏墓誌銘》:“子啐於左,孫徹於右,歲時不衍,是謂有後。”參見“徹侯”。
13.盡,完。
晉袁宏《後漢紀·質帝紀》:“冀復私召往來,生子伯玉,匿不敢出。
壽知之,使其子河南尹徹滅友氏家。”
唐杜甫《江畔獨步尋花》詩之一:“江上被花惱不徹,無處告訴隻顛狂。”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四:“是前生宿世負償伊,也須有還徹。”
《清平山堂話本·簡貼和尚》:“話本說徹,且作散場。”
14.謂到底,徹底。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回:“自己也算‘救人救徹,救火救滅’,不枉費這番心力。”
15.緊密貌。
《釋名·釋宮室》:“柵,蹟也。以木作之,上平蹟然也。又謂之徹。徹,緊也,詵詵然緊也。”
王先謙疏證補:“《士冠禮》註:‘徹,斂也。’《素問·氣交變大論》‘其化緊斂’註:‘緊,縮也。’凡物緊密則似縮斂,故名為徹而釋以緊。”
16.棗名。
17.同“澈”。清澄。
《宋書·樂誌二》:“徹宇麗乾光。”按,《南齊書·樂誌》作“澈”。
南朝齊王融《四色詠》:“赤如城霞起,青如松霧徹。”按,《藝文類聚》卷五六引作“澈”。
阅读:184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