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括

括字的筆畫:9畫;

I

kuò

ㄎㄨㄛˋ

〔《廣韻》古活切,入末,見。〕

〔《集韻》苦活切,入末,溪。〕

1.結紮,捆束。

《莊子·寓言》:“向也括,而今也被髮。”

成玄英疏:“括,撮束髮也。”

唐張鷟《朝野僉載》卷五:“鷟取呂元告牒,括兩頭,唯留一字……去括,即是元牒。”

明馬中錫《中山狼傳》:“先生如其指,內狼於囊,遂括囊口,肩舉驢上。”參見“括囊”。

2.引申指約束。

《孔叢子·執節》:“以禮括其君,使入於善也。”

3.阻滯;閉塞。

《易·繫辭下》:“君子藏器於身,待時而動,何不利之有?動而不括,是以出而有獲,語成器而動者也。”

朱熹本義:“括,結礙也。”

宋張載《正蒙·天道》:“見幾則義明,動而不括則用利。”

王夫之註:“括,收也,滯也。”

明何景明《方竹先生誄》:“毖彼積泉,其流不括。”

4.包容;包括。

晉陸機《辯亡論上》:“東包百越之地,南括群蠻之表。”

唐白居易《初授拾遺》詩:“杜甫陳子昂,才名括天地。”

明何景明《確山縣修城記》:“城圍七百餘丈,高三丈,陶磚括其表。”徐特立《國文教授之研究》第三章:“以高對深,以大對小,舉其兩端,他皆括之於此矣。”

5.用以指科舉的應試概要。參閱清趙翼《陔餘叢考·帖括策括》。

6.搜集;搜括。

晉葛洪《抱樸子·嘉遁》:“玩圖籍於絕跡之藪,括藻麗乎鳥獸之群。”

《北史·孫搴傳》:“時大括人為軍士,逃隱者,身及主人、三長、守、令,罪以大辟,沒其家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後晉齊王天福八年》:“重以官括民穀,使者督責嚴急。”

《續資治通鑒·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》:“括天下私藏天文、圖讖……有私習及收匿者罪之。”

7.查驗,登記。

《新唐書·蘇瑰傳》:“時十道使括天下亡戶,初不立籍,人自搜括,即流入比縣旁州,更相廋蔽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唐高祖武德四年》:“己卯,詔括天下戶口。”

範文瀾蔡美彪等《中國通史》第四編第二章第六節:“王黼又藉口軍用,括境內丁夫,計丁出錢,搜括數千萬貫。”

8.會合;到來。

《詩·小雅·車舝》:“匪飢匪渴,德音來括。”

毛傳:“括,會也。”

陸德明釋文“括,本亦作佸。”

《詩·王風·君子於役》:“日之夕矣,羊牛下括。”

毛傳:“括,至也。”

章炳麟《訄書·明農》:“桑麻不殖,牛羊不下括。”

9.法。

《逸周書·五權》:“不遵奉括食不宣,不宣授臣,極賞則淈,淈得不食。”

朱右曾校釋:“括,法也。官不奉法,以奪其祿。”

漢揚雄《法言·修身》:“其為中也弘深,其為外也肅括,則可以禔身矣。”

李軌註:“括,法也。”

晉葛洪《抱樸子·嘉遁》:“若令各守洗耳之高,人執耦耕之分,則稽古之化不建,英明之盛不彰,明良之歌不作,括天之網不張矣。”

10.方言。摑,打。

《揚州評話選·皮五冒充五舅舅》:“請他吃太平拳,來括他兩下子。”

11.通“栝”。箭的末端,與弓弦交會處。

《書·太甲上》:“若虞機張,往省括於度則釋。”

孔穎達疏:“括,謂矢末。”

漢劉向《說苑·談叢》:“言猶射也,括既離弦,雖有所悔焉,不可從而追已。”

晉陸機《為顧彥先贈婦》詩之二:“離合非有常,譬彼弦與括。”

12.謂箭上弦。

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:“於是乃升城而鼓之。一鼓,民被甲、括矢、操兵弩而出。”

13.通“廥”。倉庫。

漢揚雄《太玄·羨》:“車軸折,其衡抈,四馬就括,高人吐血。”

II

guō

ㄍㄨㄛ

〔《廣韻》古活切,入末,見。〕

通“聒”。

III

guā

ㄍㄨㄚ

1.削;削除。

清黃宗羲《太垣靳公傳》:“公生華胄,而欲以科舉自奮。寒抄暑講,括舊鉤新,與孤寒之士,爭一日尺寸之長。”

沙汀《記賀龍》:“雖然被括了兵權……還委他為督軍署諮議。”

2.摩擦。

張天翼《華威先生》:“他括了兩分鐘火柴之後,猛的站了起來。”

3.吹。

魯迅《故事新編·出關》:“窗外起了一陣風,括上黃塵來,遮得半天暗。”

4.見“挺括”。

阅读:1496

●括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