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柞

柞字的筆畫:9畫;

I

zuò

ㄗㄨㄛˋ

〔《廣韻》在各切,入鐸,從。〕

〔《廣韻》則落切,入鐸,精。〕

1.木名。常綠灌木或小喬木。生棘刺。葉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,邊緣有鋸齒。初秋開花,花小,黃白色。木質堅硬,供製傢具等用,樹皮及葉可入藥。

《詩·小雅·采菽》:“維柞之枝,其葉蓬蓬。”

漢馬融《長笛賦》:“林簫蔓荊,森槮柞樸。”

《宋書·符瑞誌下》:“武平界有柞櫟二樹,合為一體,連理。”

楊朔《海市》:“這兒山上山下,高坡低窪,滿眼蔥綠蒼翠,遍是柞樹、槐樹、楊樹、松樹。”

2.木名。指山毛櫸科的麻櫟。

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“又西百八十裏,曰大時之山,上多榖柞。”

郭璞註:“柞,櫟。”

3.山名。

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辭以無山,與之萊柞。”

杜預註:“萊柞,二山。”

4.古國名。

宋羅泌《路史·國名紀己·五帝之世》:“柞,柞蔔邑。”

5.通“酢”。客以酒回敬主人。

《戰國策·趙策一》:“昔者,五國之王,嘗合橫而謀伐趙,參分趙國壤地,著之盤盂,屬之讎柞。”

鮑彪註:“讎柞,酬酢同。言其相屬伐趙於酬酢之間。”

II

ㄗㄜˊ

〔《集韻》側格切,入陌,莊。〕

1.砍伐樹木。

《詩·周頌·載芟》:“載芟載柞,其耕澤澤。”

毛傳:“除木曰柞。”

2.指砍伐。

漢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焚萊平場,柞木翦棘。”

漢馬融《廣成頌》:“至於陽月,陰慝害作,白草畢落,林衡戒田,焚萊柞木。”

3.窄。參見“柞狹”。

III

zhà

ㄓㄚˋ

〔《集韻》仕下切,上馬,崇。〕

1.水名。

漢水支流。在陝西省南部。
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沔水二》:“旬水又東南逕旬陽縣,與柞水合。水西出柞谿。”

2.量詞。表示張開的拇指和中指兩端間的距離。

元康進之《李逵負荊》第四摺:“端的個風團快,似這般好器械,一柞來銅錢,恰便似砍麻稭。”

阅读:1209

●柞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