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九十三·隱逸

《宋書》 > 列傳 > 卷九十三·隱逸

《易》曰:“天地閉,賢人隱。”又曰:“遁世無悶。”又曰:“高尚其事。”又曰:“幽人貞吉。”《論語》“作者七人”,表以逸民之稱。又曰:“子路遇荷丈人,孔子曰:隱者也。”又曰:“賢者避地,其次避言。”又曰:“虞仲,夷逸,隱居放言。”品目參差,稱謂非一,請試言之:夫隱之為言,跡不外見,道不可知之謂也。若夫千載寂寥,聖人不出,則大賢自晦,降夷凡品。止於全身遠害,非必穴處巖棲,雖藏往得二,鄰亞宗極,而舉世莫窺,萬物不睹。若此人者,豈肯洗耳潁濱,皦皦然顯出俗之誌乎!遁世避言,即賢人也。夫何適非世,而有避世之因,固知義惟晦道,非曰藏身。至於巢父之名,即是見稱之號,號曰裘公,由有可傳之跡。此蓋荷之隱,而非賢人之隱也。賢人之隱,義深於自晦,荷之隱,事止於違人。論跡既殊,原心亦異也。身與運閉,無可知之情,雞黍宿賓,示高世之美。運閉故隱,為隱之跡不見;違人故隱,用致隱者之目。身隱故稱隱者,道隱故曰賢人。或曰:“隱者之異乎隱,既聞其說,賢者之同於賢,未知所異?”應之曰:“隱身之於晦道,名同而義殊,賢人之於賢者,事窮於亞聖,以此為言,如或可辨。若乃高尚之與作者,三避之與幽人,及逸民隱居,皆獨往之稱,雖復漢陰之氏不傳,河上之名不顯,莫不激貪厲俗,秉自異之姿,猶負揭日月,鳴建鼓而趨也。”陳郡袁淑集古來無名高士,以為《真隱傳》,格以斯談,去真遠矣。賢人在世,事不可誣,今為《隱逸篇》,虛置賢隱之位,其余夷心俗表者,蓋逸而非隱雲。

史臣曰:夫獨往之人,皆稟偏介之性,不能摧誌屈道,借譽期通。若使值見信之主,逢時來之運,豈其放情江海,取逸丘樊。蓋不得已而然故也。且巖壑閑遠,水石清華,雖復崇門八襲,高城萬雉,莫不蓄壤開泉,仿佛林澤。故知松山桂渚,非止素玩,碧澗清潭,翻成麗矚。掛冠東都,夫何難之有哉!

閱讀:16019

戴颙

宗炳

周續之

王弘之

阮萬齡

孔淳之

劉凝之

龔祈

翟法賜

陶潛

宗彧之

沈道虔

郭希林

雷次宗

朱百年

王素

關康之

《卷九十三·隐逸》简体版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