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炙
炙字的笔画:8画;
zhì
ㄓˋ
〔《广韵》之石切,入昔,章。〕
〔《广韵》之夜切,去禡,章。〕
1.烤。
《诗·小雅·瓠叶》:“有兔斯首,燔之炙之。”
毛传:“炕火曰炙。”
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十二·西门行》:“饮醇酒,炙肥牛。”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八》:“僧瀹茗炙麵为饵以啖客。”
2.烤熟的肉食。
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:“为俎孔硕,或燔或炙。”
毛传:“炙,炙肉也。”
《三国志·蜀志·关羽传》:“羽割炙引酒,言笑自若。”
唐李白《侠客行》:“将炙啖朱亥,持觞劝侯嬴。”
3.引申为肴馔。
唐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:“残杯与冷炙,到处潜悲辛。”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罗刹海市》:“酒炙数行,龙君执爵向客。”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张鸿渐》:“酒炙丰美,似所夙备。”
4.烧灼。
《汉书·戾太子刘据传》:“乃斩充以徇,炙胡巫上林中。”
唐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水之无声,风荡之鸣。其跃也,或激之;其趋也,或梗之;其沸也,或炙之。”
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十回:“若用此香将文火慢慢的炙起来,无论你醉到怎样田地,都能复活。”
5.曝晒。
唐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雨淋日炙野火燎,鬼物守护烦撝呵。”
鲁迅《书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当漂流中,孩子忽染疹子,任其风吹日炙,不予诊视,而竟全愈。”
6.引申为照射。
晋嵇含《悦晴》诗:“朝霞炙琼树,夕景映玉枝。”参见“炙背”。
7.烘烤;烘乾。
《东观汉记·光武帝纪》:“冯异抱薪,邓禹吹火,帝对灶炙衣。”
北周庾信《春赋》:“更炙笙簧,还移筝柱。”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十一》:“急入其厨,索火炙衣。”
8.熏陶;受到熏陶或教诲。
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百世之下,闻者莫不兴起也,非圣人而能若是乎?而况于亲炙之者乎?”朱熹集注:“亲近而熏炙之也。”
唐韩愈《送郑十校理序》:“愈事相公……三为属吏,经时五年,观道德于前后,听教诲于左右,可谓亲薰而炙之矣。”
明方孝孺《郑处士墓碣铭》:“望之温雅可慕,炙其言论愈久,而益深至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一一五回:“久仰芳名,无由亲炙,今日见面,真是谪仙。”
9.中药製法之一。把药材和液汁辅料同炒,使辅料渗入药材之内。
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序例一·十剂》:“其制药炮、熬、煮、炙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十回:“炙甘草八分。”
10.通“跖”。脚掌。
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:“肉之美者,猩猩之唇,獾獾之炙。”
陈奇猷校释引王念孙曰:“炙读为‘鸡跖’之跖。”
阅读:1641
●炙(简体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