詔
简体诏字的笔画:7画;繁體詔字筆畫:12畫。
(诏,诏)
I
zhào
ㄓㄠˋ
〔《广韵》之少切,去笑,章。〕
1.告知。
《书·微子》:“商其沦丧,我罔为臣僕。诏王子出迪。”
蔡沉集传:“诏,告也。告微子以去为道。”
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去国三世,爵禄有列于朝,出入有诏于国。若兄弟宗族犹存,则反告于宗后。”
郑玄注:“诏,告也。谓与卿大夫吉凶往来相赴告。”
宋刘攽《輓故相国尚书令忠献公》:“太常难纪绩,天语诏丰碑。”
清魏源《董子〈春秋发微〉序》:“今分七卷,胪列其目于前,以诏来学。”
2.教导;告诫。
《管子·小称》:“管仲有病,桓公往问之曰:‘仲父之病病矣,若不可讳,而不起此病也,仲父亦将何以诏寡人。’”唐韩愈《柳州罗池庙碑》:“子严父诏,妇顺夫指,嫁娶葬送,各有条法。”
清秋瑾《精卫石》第二回:“并且重男轻女的风俗,男尊女卑的训语,数千年,父传子,兄诏弟,已成一种牢不可破的例规。”
3.皇帝下达命令。
汉高诱《〈淮南子注〉叙》:“孝文皇帝甚重之,诏使为《离骚》赋。”
《新唐书·魏徵传》:“帝痛自咎,即诏停册。”
清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齐武帝三》:“拓跋氏之禁谶纬凡再矣,至太和九年诏焚之。”
4.引申为被皇帝任命。
唐刘禹锡《让同平章事表》:“臣闻以德诏官,以劳定赏。”
5.诏书。
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命为‘制’,令为‘诏’。”
裴駰集解引蔡邕曰:“诏,诏书。”
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陛下发德音,下明诏,求天命与情性,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。”
唐韩愈《送陆歙州诗》序:“我作此诗,歌于逵道,无疾其驱,天子有诏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六一回:“看他百姓遮留时,出诏示之曰:‘我不得擅留。’可见得他自有必不能留的道理。”
6.言。
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若唯无诏,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。”
成玄英疏:“诏,言也。”一说谏诤。
陈鼓应今注:“诏,崔譔本作‘詻’(è),争辩、谏诤之意。”
7.辅助。
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“以八柄诏王,驭群臣。”
郑玄注:“诏,告也,助也。”
林尹今注:“谓以言语诏告相佐助也。”
8.徵召;召集。
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诏伊尹于亳郊兮,享吕望于酆洲。”
李贤注:“诏,召也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五回:“那猴王欣欣然而至,道:‘陛下,诏老孙有何升赏?’”明汤显祖《紫钗记·晓窗圆梦》:“何人诏此金钱会,喜鹊乌鸦总未知。”
9.引申为招致,导致。
《吕氏春秋·重己》:“夫死殃残亡非自至也,惑诏之也。”
高诱注:“诏,致也,以惑致之也。”一本作“召”。参见“诏期”。
10.文体名。
南朝梁萧统《〈文选〉序》:“诏诰教令之流,表奏牋记之列……篇辞引序,碑碣志状,众制锋起,源流间出。”
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:“夫文章者,原出五经:诏命策檄,生于《书》者也。”
《金史·选举志一》:“宏词科试诏、诰、章、表、露布、檄书,则皆用四六。”
11.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。
《晋书·桓玄传》:“玄左右称玄为‘桓诏’,桓胤谏曰:‘诏者,施于辞令,不以为称也。
汉魏之主皆无此言,唯闻北虏以苻坚为“苻诏”耳。愿陛下稽古帝则,令万世可法。’”
《新唐书·南蛮传上·南诏》:“夷语王为‘诏’。”
II
shào
ㄕㄠˋ
〔《字彙》市召切〕
通“绍”。
承继。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行礼要节而安之,若生四枝;要时立功之巧,若诏四时。”
梁启雄释引物茂聊曰:“诏、绍通,言四时相绍代也。”
阅读:1080
标签: 喜鹊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