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詔

簡體詔字的筆畫:7畫;繁體詔字筆畫:12畫。

(詔,詔)

I

zhào

ㄓㄠˋ

〔《廣韻》之少切,去笑,章。〕

1.告知。

《書·微子》:“商其淪喪,我罔為臣僕。詔王子出迪。”

蔡沈集傳:“詔,告也。告微子以去為道。”

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去國三世,爵祿有列於朝,出入有詔於國。若兄弟宗族猶存,則反告於宗後。”

鄭玄註:“詔,告也。謂與卿大夫吉兇往來相赴告。”

宋劉攽《輓故相國尚書令忠獻公》:“太常難紀績,天語詔豐碑。”

清魏源《董子〈春秋發微〉序》:“今分七卷,臚列其目於前,以詔來學。”

2.教導;告誡。

《管子·小稱》:“管仲有病,桓公往問之曰:‘仲父之病病矣,若不可諱,而不起此病也,仲父亦將何以詔寡人。’”唐韓愈《柳州羅池廟碑》:“子嚴父詔,婦順夫指,嫁娶葬送,各有條法。”

清秋瑾《精衛石》第二回:“並且重男輕女的風俗,男尊女卑的訓語,數千年,父傳子,兄詔弟,已成一種牢不可破的例規。”

3.皇帝下達命令。

漢高誘《〈淮南子註〉敘》:“孝文皇帝甚重之,詔使為《離騷》賦。”

《新唐書·魏徵傳》:“帝痛自咎,即詔停冊。”

清王夫之《讀通鑒論·齊武帝三》:“拓跋氏之禁讖緯凡再矣,至太和九年詔焚之。”

4.引申為被皇帝任命。

唐劉禹錫《讓同平章事表》:“臣聞以德詔官,以勞定賞。”

5.詔書。
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命為‘制’,令為‘詔’。”

裴駰集解引蔡邕曰:“詔,詔書。”

《漢書·董仲舒傳》:“陛下發德音,下明詔,求天命與情性,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。”

唐韓愈《送陸歙州詩》序:“我作此詩,歌於逵道,無疾其驅,天子有詔。”
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六一回:“看他百姓遮留時,出詔示之曰:‘我不得擅留。’可見得他自有必不能留的道理。”

6.言。

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若唯無詔,王公必將乘人而鬥其捷。”

成玄英疏:“詔,言也。”一說諫諍。

陳鼓應今註:“詔,崔譔本作‘詻’(è),爭辯、諫諍之意。”

7.輔助。

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:“以八柄詔王,馭群臣。”

鄭玄註:“詔,告也,助也。”

林尹今註:“謂以言語詔告相佐助也。”

8.徵召;召集。

《後漢書·馮衍傳下》:“詔伊尹於亳郊兮,享呂望於酆洲。”

李賢註:“詔,召也。”

《西遊記》第五回:“那猴王欣欣然而至,道:‘陛下,詔老孫有何升賞?’”明湯顯祖《紫釵記·曉窗圓夢》:“何人詔此金錢會,喜鵲烏鴉總未知。”

9.引申為招致,導致。

《呂氏春秋·重己》:“夫死殃殘亡非自至也,惑詔之也。”

高誘註:“詔,致也,以惑致之也。”一本作“召”。參見“詔期”。

10.文體名。

南朝梁蕭統《〈文選〉序》:“詔誥教令之流,表奏牋記之列……篇辭引序,碑碣誌狀,眾制鋒起,源流間出。”
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文章》:“夫文章者,原出五經:詔命策檄,生於《書》者也。”

《金史·選舉誌一》:“宏詞科試詔、誥、章、表、露布、檄書,則皆用四六。”

11.古代少數民族首領的稱號。

《晉書·桓玄傳》:“玄左右稱玄為‘桓詔’,桓胤諫曰:‘詔者,施於辭令,不以為稱也。

漢魏之主皆無此言,唯聞北虜以苻堅為“苻詔”耳。願陛下稽古帝則,令萬世可法。’”

《新唐書·南蠻傳上·南詔》:“夷語王為‘詔’。”

II

shào

ㄕㄠˋ

〔《字彙》市召切〕

通“紹”。

承繼。
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行禮要節而安之,若生四枝;要時立功之巧,若詔四時。”

梁啟雄釋引物茂聊曰:“詔、紹通,言四時相紹代也。”

阅读:1072

●詔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