猶
简体犹字的笔画:7画;繁體猶字筆畫:12畫。
(犹,犹)
I
yóu
〡ㄡˊ
〔《广韵》以周切,平尤,以。〕
〔《广韵》居祐切,去宥,见。〕
〔《广韵》余救切,去宥,以。〕
1.兽名。猴类。
《尔雅·释兽》:“犹,如麂,善登木。”
2.如同;好比。
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夫兵,犹火也。”
唐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旭之书变动犹鬼神,不可端倪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第二三回:“袁绍未平,刘备未灭,而欲用兵江汉,是犹捨心腹而顾手足也。”
清沉曰霖《晋人麈·异闻·捏骨相》:“朱颇自危惧,杀商事终当发也,然又自慰曰:‘以吾之赀,虽弥缝数大狱,犹九牛亡一毛耳。’”鲁迅《坟·人之历史》:“在内谓之求心力,在外谓之离心力,求心力所以归同,离心力所以趋异。归同犹今之遗传,趋异犹今之适应。”
3.图画;描画。
《周礼·春官·神仕》:“凡以神仕者,掌三辰之法,以犹鬼神示之居。”
郑玄注:“犹,图也。”
孙诒让正义:“图画其形象位次。”
4.踌躇疑惧貌。
《老子》:“豫兮若冬涉川,犹兮若畏四邻。”
5.舒迟貌。参见“犹然”。
6.笑貌。参见“犹然”。
7.可;可能。
《诗·魏风·陟岵》:“上慎旃哉,犹来无止。”
孔颖达疏:“可来乃来,无止军事而来。”
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此其君之欲得也,其民力竭也,安犹取哉?”鲍彪注:“言齐不可复攻取。”
8.欺诈。
《诗·小雅·巧言》:“为犹将多,尔居徒几何?”马瑞辰通释:“《广雅》:犹,欺也。为犹将多,言其为欺诈且多也。”
《明史·方孝孺传》:“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,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。”
9.见“犹豫”。
10.副词。还;仍。
《诗·卫风·氓》:“士之耽兮,犹可说也。”
唐杜牧《泊秦淮》诗: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《后庭花》。”
元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摺:“坟头上土脉犹湿,架儿上又换新衣。”
周立波《盖满爹》:“在这几间四面通风的大屋里,夏天犹可,一到十冬腊月,人们身子冻得直打战。”
11.副词。均;同样。
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从之将退,不从亦退。犹将退也,不如从楚,亦以退之。”
杨伯峻注:“犹,今言同样。”
汉王充《论衡·祸虚》:“天地所罚,小大犹发;鬼神所报,远近犹至。”
12.副词。太;过。
《墨子·节葬下》:“若以此若三国者观之,则亦犹薄矣。若以中国之君子观之,则亦犹厚矣。”
13.副词。则;却。
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:“兵作于内为乱,于外为寇。寇犹及人,乱自及也。”
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,己乃躬亲,不亦无术乎?”汉徐干《中论·本篇》:“为善而不获福犹多,为恶而不得祸犹少。”
14.副词。只;独。
唐杜甫《得舍弟消息》诗:“犹有泪成河,经天复东注。”
宋苏轼《石鼓歌》:“古器纵横犹识鼎,众星错落仅名斗。”
15.副词。已;已经。
唐杜甫《客亭》诗:“秋窗犹曙色,落木更高风。”
宋陆游《汪茂南提举輓词》:“学已三冬富,书犹万卷藏。”
16.副词。亦;也。
唐朱庆馀《泛溪》诗:“前湾更幽绝,虽浅去犹通。”
宋范成大《四时田园杂兴》诗之二:“舍后荒畦犹绿秀,邻家鞭笋过牆来。”
17.连词。尚且。
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蔓草犹不可除,况君之宠弟乎?”
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王犹不堪,况尔之小丑乎!”
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田横,齐之壮士耳,犹守义不辱;况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,众士慕仰,若水之归海。”
18.连词。若;如果。
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子弟犹归器;衣服、裘衾、车马,则必献其上,而后敢服用其次也。”
郑玄注:“犹,若也。”
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犹有鬼神,于彼加之。”
杨伯峻注:“犹,假如。”
《韩诗外传》卷八:“孔子曰:‘犹以为周公为天下党,则以同族为众,而异族为寡也。’”
19.通“猷”。谋,规划。
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:“王犹允塞,徐方既来。”
毛传:“犹,谋也。”
《隶释·汉太尉刘宽碑》:“朝克忠谠,思其良犹。”
明李东阳《送崔指挥谦漕运还大河》诗:“山南后裔声名在,要识清朝有壮犹。”
20.通“猷”。道;道路。
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:“匪先民是程,匪大犹是经。”
毛传:“犹,道。”
《商君书·赏刑》:“明赏之犹至于无赏也,明刑之犹至于无刑也,明教之犹至于无教也。”
高亨注:“三‘犹’字皆当读为‘猷’,二字本是一字。”
21.通“猷”。顺,沿着。
《诗·周颂·般》:“嶞山乔岳,允犹翕河。”
马瑞辰通释:“猷、犹古通用……《尔雅·释言》:‘若,顺也’《广雅·释诂》:‘猷,顺也。’是知‘允犹’即‘允若’,‘允若’即‘允顺’也。”
22.通“訧”。责怪。
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:“兄及弟矣,式相好矣,无相犹矣。”参阅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孚部》。
23.通“由”。行;做。
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:“杀亲益荣,犹义也夫!”杨伯峻注:“犹读为由。由义,行义也。”
24.通“由”。从。
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纣之去武丁未久也……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,是以难也。”
唐李白《怨情》诗:“新人如花虽可宠,故人似玉犹来重。”
宋苏轼《又答毡帐》诗:“莫嫌雪里闻毡帐,作事犹来未合时。”
25.通“由”。由于。
《公孙龙子·通变论》:“若举而以是,犹类之不同。”
《吕氏春秋·论威》:“举凶器,行凶德,犹不得已也。”
陈奇猷校释:“犹、由古通……犹不得已也,盖谓由于不得已而行之。”
晋潘岳《河阳县作》诗之一:“福谦在纯约,害盈犹矜骄。”
唐刘知几《史通·烦省》:“余以为近史芜累,诚则有诸,亦犹古今不同,势使之然也。”
26.通“欲”。要。
《墨子·明鬼下》:“齐君由谦杀之,恐不辜;犹谦释之,恐失有罪。”
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墨子三》:“由、犹皆欲也。谦与兼同。言欲兼杀之、兼释之也。”
27.通“莸”。臭草。借指恶臭。
《管子·地员》:“下土曰五犹。五犹之状如粪。”
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曰:“《左定六年传》:‘姑莸’,《释文》:‘亦作犹。’《僖四年传》:‘一薰一莸’,杜注:‘莸,臭草也。’”
28.姓。
汉有犹玉,见《隶释·汉学师宋恩等题名碑》。
II
yáo
〡ㄠˊ
〔《集韵》馀招切,平宵,以。〕
通“摇”。
摇动。
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咏斯犹,犹斯舞。”
郑玄注:“犹当为摇,声之误也。摇为身动摇也。
秦人‘犹’‘摇’声相近。”
阅读:194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