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
接字的笔画:11画;
I
jiē
ㄐ〡ㄝ
〔《广韵》即叶切,入叶,精。〕
1.会合;交往。
《国语·吴语》:“两君偃兵接好,日中为期。”
韦昭注:“接,合也。”
《礼记·表记》:“君子之接如水,小人之接如醴。”
孔颖达疏:“君子相接不用虚言,如两水相交,寻合而已。”
汉王充《论衡·本性》:“唐虞之时,可比屋而封,所与接者,必多善矣。”
唐刘洎《论太子初立请尊贤讲学表》:“而令太子久入趋侍,不接正人。”
宋苏轼《仇池笔记·徐仲车二反》:“﹝徐积﹞终日面壁坐,不与人接。”
2.接见;接待。
《易·晋》:“康侯用锡马蕃庶,昼日三接。”
孔颖达疏:“昼日三接者,言非惟蒙赐蕃多,又被亲宠频数,一昼之间,三度接见也。”
《书·太甲中》:“奉先思孝,接下思恭。”
《汉书·韦贤传》:“其接人,贫贱者益加敬。”
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三:“何欣然接之,留数日乃去。”
3.迎接。
《汉书·韦贤传》:“故动作接神,必因古圣之经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六七回:“得胜回到城中,张太守接着,置酒作贺。”
张天翼《儿女们》二:“别的事他不管,一到了十一月初八就抬着红轿来接新娘子。”
4.靠近;接触。
《仪礼·聘礼》:“公揖入,立于中庭,宾立接西塾。”
郑玄注:“接,犹近也。”
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:“操吴戈兮被犀甲,车错毂兮短兵接。”
宋曾巩《亡弟湘潭县主簿子翊墓志铭》:“少年饮酒歌呼、饶乐放纵之事,未尝一接焉。”
明张煌言《赋得俱是岁寒人》:“鸿雁接天关塞影,渔樵满地雪霜身。”
5.引申指交战。
晋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三接三捷,既昼亦月。”
6.指男女交合。
明冯梦龙《古今谭概·口碑·晋帝奕》:“晋帝奕夙有痿疾,便左右向龙与内侍接,生子,以为己子。”
7.连续;继续。
《仪礼·聘礼》:“君揖使者,进之。上介立于其左,接闻命。”
郑玄注:“接,犹续也。”
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惟汉继五帝末流,接三代绝业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六七回:“却说关胜与同宣赞、郝思文,引领五千军马接来,相近凌州。”
8.连接。
南朝梁沉约《齐故安陆昭王碑》:“南接衡巫,风云之路千里。”
宋孔平仲《曹亭独登》诗:“杨柳隐官堤,芙蕖接公廨。”
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一:“大军每从喜峰、居庸间道内袭,如入无人之境,然终有山海关控扼其间,则内外声势不接。”
赵树理《登记》三:“当艾艾问嫁给他的外甥算不算正经的时候,他半天接不上气来。”
9.嫁接。
宋欧阳修《洛阳牡丹记·风俗记》:“大抵洛人家家有花,而少大树者,盖其不接则不佳。”
宋苏轼《东坡志林·勃逊之》:“与朱勃逊之会议于颍,或言洛人善接花,岁出新枝,而菊品尤多。”
沉从文《从文自传·一个老战兵》:“他又会种花,会接果树,会用泥土捏塑人像。”
10.承托;收受。
《庄子·秋水》:“赴水则接腋持颐,蹶泥则没足灭跗。”
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;“水承两腋而浮两颐。”
《初刻拍桉惊奇》卷六:“口里推托‘不当’,手中已自接了。”
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回:“州吁双手去接,诈为失手,坠盏于地。”
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发端:“一年以来从未接到过未知的朋友来信了。”
11.扶持;持。
汉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记吴王占梦》:“圣得记,发而读之,伏地而泣,有顷不起,其妻大君从旁接而起之。”
《后汉书·陈俊传》:“俊下马,手接短兵,所向必破,追奔二十馀里。”
12.达到,遍及。
《墨子·修身》:“畅之四支,接之肌肤,华髮隳颠,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。”
孙诒让间诂:“《小尔雅·广诂》云:‘接,达也。’”
《庄子·胠箧》:“足迹接乎诸侯之境,车轨结乎千里之外。”
唐韩愈《送浮屠令纵西游序》:“浮游徜徉,迹接天下。”
13.缚。
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武士反接之。”
裴駰集解引《汉书音义》:“反缚两手。”
唐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二豪贼劫持,反接,布囊其口。”
14.迎射;捕捉。
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走追奔兽,手接飞鸟。”
《文选·曹植〈白马篇〉》:“仰手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。”
李善注:“凡物飞迎前射之曰接。”
宋周煇《清波别志》卷下:“临安小民数十百成群,近因往江口接江鱼,见一异物立于波中。”
15.通“辑”。敛,收聚。参见“接履”。
16.姓。
汉有接昕,晋有接礼。见《通志·氏族五》。
II
jié
ㄐ〡ㄝˊ
〔《集韵》疾叶切,入叶,从。〕
通“捷”。
迅速;敏捷。
《礼记·曾子问》:“曾子问曰:‘当祭而日食,大庙火,其祭也如之何?’孔子曰:‘接祭而已矣。’”孔颖达疏:“接,捷也;捷,速也。速而祭之。”
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先事虑事谓之接,接则事优成。”
杨倞注:“接,读为‘捷’,速也。”
III
chā
ㄔㄚ
〔《集韵》测洽切,入洽,初。〕
通“扱”。
1.收取;挹取。
《周礼·地官·廪人》:“大祭祀则共其接盛。”
郑玄注;“接,读为壹扱再祭之扱。”
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作酢法》:“﹝神酢法﹞其上有白醭浮,接去之。”
宋窦苹《酒谱·神异》:“魏贾锵有奴,善别水,尝乘舟于黄河中流,以匏瓠接河源水七八升,经宿颜如绛,以酿酒,名崑崙觞,香味妙绝。”
2.插。
三国魏嵇康《赠兄秀才入军》诗:“左揽繁若,右接忘归。”
戴明扬注引刘履曰:“接,与‘插’同。”
IV
shà
ㄕㄚˋ
〔《集韵》色甲切,入狎,生。〕
通“翣”。
棺饰。
阅读:359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