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詘

简体诎字的笔画:7画;繁體詘字筆畫:12畫。

(诎,诎)

I

ㄑㄩ

〔《广韵》区勿切,入物,溪。〕

“倔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卷曲;弯曲。

《礼记·丧大记》:“凡陈衣不诎,非列采不入,絺綌紵不入。”

郑玄注:“不屈,谓舒而不卷也。”

2.折服;屈服。

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今欲并天下,凌万乘,诎敌国,制海内,子元元,臣诸侯,非兵不可!”高诱注:“诎,服也。”

《新唐书·韩思复传》:“调梁府仓曹参军,会大旱,辄开仓赈民。州劾责,对曰:‘人穷则滥,不如因而活之,无趣为盗贼。’州不能诎。”

清陈维崧《见鸟为狸奴所攫食而叹之用梅村集中松鼠韵》:“絷之栏楯间,试以诎其力。”

章炳麟《訄书·哀清史》:“夫国史诎于人主,首施俛仰,无奈之何。”

3.冤枉;委屈。

《吕氏春秋·雍塞》:“宋王因怒而诎杀之。又使人往视齐寇,使者报如前,宋王又怒诎杀之。”

高诱注:“诎,枉也,无罪而杀之曰枉。”

《汉书·孙宝传》:“身诎何伤?”

4.受压抑。

明归有光《〈王梅芳时义〉序》:“梅芳初发解山东,为第一人。及试南宫,即此文也,乃数诎有司,至是方举进士。”

龚翼星《光复军志》:“民国二年,东南事起,同盟会旧人亦骤诎于时,于是始言政治革命者复张焉。”

5.卑屈恭敬貌。

《礼记·祭义》:“孝子之祭可知也,其立之也敬以诎,其进之也敬以愉。”

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荀子一》“脩身”:“《祭义》曰:孝子之祭也,立而不诎,固也。诎,卑诎也。固,倨也。”

6.言语钝拙。

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慈仁笃厚,轻财重士,辩于心而诎于口。”

《楚辞·王逸〈九思·疾世〉》:“嗟此国兮无良,媒女诎兮謰謱。”

洪兴祖补注:“诎,与讷同。”

7.穷尽。

《管子·国蓄》:“利出于一孔者,其国无敌;出二孔者,其兵不诎。”

尹知章注:“诎,与屈同;屈,穷也。”

明吴应箕《感事赠张天如(溥)虎丘》诗:“寥廓相逢处,金阊气正秋。谁疑吾道诎,偏繫客心愁。”

8.特指力穷。

9.短缩;缺少。

《周髀算经》卷下:“往者诎,来者信也,故屈信相感。”

赵君卿注:“从夏至南往,日益短,故曰诎。”
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江右游日记》:“盖龟峰峦嶂之奇,雁宕所无,但诎水观耳。”

明范景文《革大户行召募疏》:“民贫矣,国安得富?私费多而公赋诎,此必至之数也。”

10.声音戛然而止貌。

《礼记·聘义》:“叩之,其声清越以长,其终诎然。”

郑玄注:“诎,绝止貌也。”

唐白居易《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》:“翕然声作疑管裂,诎然声尽疑刀截。”

明汤显祖《沉氏〈弋说〉序》:“简者数语,诎然委尽,无复费词。”

清谭嗣同《邹砚铭》:“诎然兮虽其声,块然兮虽其颜,而硜硜之节兮卒以完。”

11.副词。反而。

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夫以王壤土之博,人徒之众,兵革之强,一举众而注地于楚,诎令韩魏归帝重于齐,是王失计也。”

高诱注:“诎,反。”

12.姓。

汉代有诎强。见《万姓统谱·勿韵》。

II

chù

ㄔㄨˋ

〔《集韵》敕律切,入术,彻。〕

通“黜”。

贬黜,贬退。

《战国策·韩策三》:“彼公仲者,秦势能诎之。”

鲍彪注:“诎,贬下也。”

晋葛洪《抱朴子·疾谬》:“遂诎周而疵孔,谓傲放为邈世矣。”

宋王安石《国风解》:“鲁之有颂,亦请命于周,乃列于周商之间,而于此诎晋何也?”

阅读:1747

●〖汉字〗詘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詘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詙

⇛后一个汉字:詗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