幅
幅字的笔画:12画;
I
fú
ㄈㄨˊ
〔《广韵》方六切,入屋,非。〕
1.布帛的宽度。古制一幅为二尺二寸。
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布帛精麤不中数,幅广狭不中量,不粥于市。”
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“使其妻织组而幅狭于度,吴子使更之。”
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,长四丈为匹。”
2.泛指宽度。参见“幅陨”、“幅度”。
3.谓使有限度。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夫民生厚而用利,于是乎正德以幅之。”
孔颖达疏:“言用正德以为边幅,使有度也。”参见“幅利”。
4.衣裳的缘饰。
《仪礼·丧服》:“凡衰外削幅,裳内削幅。”
贾公彦疏:“云‘衰外削幅’者,谓缝之边幅向外,‘裳内削幅’者,亦谓缝之边幅向内。”
《后汉书·公孙述传》:“不能因隙立功,以会时变,方乃坐饰边幅,以高深自安。”
李贤注:“边幅,犹有边缘,以自矜持。”
《南史·任昉传》:“﹝任昉﹞出为新安太守,在郡不事边幅,率然曳杖,徒行邑郭。”
5.指布帛。
《晋书·四夷传·倭人》:“其男子衣以横幅,但结束相连,略无缝缀。”
唐孙樵《乞巧对》:“穷侈殚丽,越礼踰制,绣文锦幅,云绡雾縠,若出鬼力,大蠹妇织。”
宋周煇《清波别志》卷中:“某之文如野妪织机,虽能成幅而终非锦绣。”
6.谓织成布帛。
《新唐书·南蛮传上·南诏》:“大和、祁鲜而西,人不蚕,剖婆罗树实,状若絮,纽缕而幅之。”
7.指书信。
宋欧阳修《与吴正献公》之五:“感激之诚,已具前幅。”
8.指篇幅。
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颐养·行乐》:“酷夏之可畏,前幅虽露其端,然未尽暑毒之什一也。”
9.覆盖。
10.量词。用于布帛或纸张等。
南朝宋盛弘之《荆州记》:“武陵武阳县有石帆山,若数百幅帆。”
唐韩愈《桃源图》诗:“流水盘迴山百转,生绡数幅垂中堂。”
《朱子语类》卷一○七:“然更看得又如隔一幅纸。”
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夜拥孤衾三幅布。”
冰心《小橘灯》:“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,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。”
II
bī
ㄅ〡
〔《广韵》彼侧切,入职,帮。〕
斜缠于胫的布帛,自足至膝,似今之绑腿布,古称行縢。
《诗·小雅·采菽》:“赤芾在股,邪幅在下。”
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带、裳、幅、舄。”
唐李贺《黄家洞》诗:“綵布缠踍幅半斜,溪头簇队映葛花。”
宋梅尧臣《寄酬发运许主客》诗:“斜幅缠踍兵吏至,浓金洒纸颔珠颁。”
阅读:152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