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幅

幅字的筆畫:12畫;

I

ㄈㄨˊ

〔《廣韻》方六切,入屋,非。〕

1.布帛的寬度。古制一幅為二尺二寸。

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布帛精麤不中數,幅廣狹不中量,不粥於市。”

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:“使其妻織組而幅狹於度,吳子使更之。”

《漢書·食貨誌下》:“布帛廣二尺二寸為幅,長四丈為匹。”

2.泛指寬度。參見“幅隕”、“幅度”。

3.謂使有限度。

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夫民生厚而用利,於是乎正德以幅之。”

孔穎達疏:“言用正德以為邊幅,使有度也。”參見“幅利”。

4.衣裳的緣飾。

《儀禮·喪服》:“凡衰外削幅,裳內削幅。”

賈公彥疏:“雲‘衰外削幅’者,謂縫之邊幅向外,‘裳內削幅’者,亦謂縫之邊幅向內。”

《後漢書·公孫述傳》:“不能因隙立功,以會時變,方乃坐飾邊幅,以高深自安。”

李賢註:“邊幅,猶有邊緣,以自矜持。”

《南史·任昉傳》:“﹝任昉﹞出為新安太守,在郡不事邊幅,率然曳杖,徒行邑郭。”

5.指布帛。

《晉書·四夷傳·倭人》:“其男子衣以橫幅,但結束相連,略無縫綴。”

唐孫樵《乞巧對》:“窮侈殫麗,越禮踰制,繡文錦幅,雲綃霧縠,若出鬼力,大蠹婦織。”

宋周煇《清波別誌》卷中:“某之文如野嫗織機,雖能成幅而終非錦繡。”

6.謂織成布帛。

《新唐書·南蠻傳上·南詔》:“大和、祁鮮而西,人不蠶,剖婆羅樹實,狀若絮,紐縷而幅之。”

7.指書信。

宋歐陽修《與吳正獻公》之五:“感激之誠,已具前幅。”

8.指篇幅。

清李漁《閑情偶寄·頤養·行樂》:“酷夏之可畏,前幅雖露其端,然未盡暑毒之什一也。”

9.覆蓋。

10.量詞。用於布帛或紙張等。

南朝宋盛弘之《荊州記》:“武陵武陽縣有石帆山,若數百幅帆。”

唐韓愈《桃源圖》詩:“流水盤迴山百轉,生綃數幅垂中堂。”

《朱子語類》卷一○七:“然更看得又如隔一幅紙。”
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三:“夜擁孤衾三幅布。”

冰心《小橘燈》:“再進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間,和外間隻隔一幅布簾。”

II

ㄅ〡

〔《廣韻》彼側切,入職,幫。〕

斜纏於脛的布帛,自足至膝,似今之綁腿布,古稱行縢。

《詩·小雅·采菽》:“赤芾在股,邪幅在下。”

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:“帶、裳、幅、舄。”

唐李賀《黃家洞》詩:“綵布纏踍幅半斜,溪頭簇隊映葛花。”

宋梅堯臣《寄酬發運許主客》詩:“斜幅纏踍兵吏至,濃金灑紙頷珠頒。”

阅读:1527

●幅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