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鉤

简体钩字的笔画:9画;繁體鉤字筆畫:13畫。

(钩,钩)

I

gōu

ㄍㄡ

〔《广韵》古侯切,平侯,见。〕

1.钩子。用于钩取、连结或悬挂器物的工具。(1)钓钩。

《庄子·外物》:“任公子为大钩巨缁,五十犗以为饵。”

唐韩愈《寄三学士》诗:“归舍不能食,有如鱼中钩。”

宋戴复古《鹧鸪天·题赵次山鱼乐堂》词:“休结网,莫垂钩。”(2)带钩。

《墨子·辞过》:“铸金以为钩。”

于省吾《双剑誃诸子新证·墨子一》:“按钩谓带钩。近世出土之晚周带钩习见,其花文多错金银以为饰。”

《庄子·胠箧》:“彼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。”

成玄英疏:“钩者,腰带钩也。”

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申孙之矢集于桓钩。”

韦昭注:“钩,带钧。”

马衡《中国金石学概要》第三章五:“钩者,古革带之饰,管仲射齐桓公中带钩是也。胡语谓之师比,赵武灵王赐周绍胡服衣冠、贝带、黄金师比是也。其字或作胥纰(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),或作犀毗(《汉书·匈奴传》及班固《与窦宪牋》),或作鲜卑(《东观汉记》),皆师比一音之转耳。”(3)挂钩。

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三·陌上桑一》:“青丝为笼係,桂枝为笼钩。”

《隋书·苏威传》:“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,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。”

南唐李璟《浣溪沙》词:“手卷真珠上玉钩,依前春恨锁重楼。”(4)钥匙。参见“钥钩”。

2.钩距;钩梯。

《墨子·备城门》:“今之世常所以攻者,临、钩、冲、梯……轩车。”

孙诒让间诂:“盖即《鲁问篇》所谓钩距之钩。”

《资治通鉴·魏明帝景初二年》:“雨霁,懿乃合围,作土山地道,楯橹钩冲,昼夜攻之。”

胡三省注:“钩,钩梯也。所以钩引上城者。”参见“钩距”、“钩梯”。

3.即钩心。舆下钩心之木。

《周礼·考工记·车人》:“凡为辕,三其轮崇,参分其长,二在前,一在后,以凿其钩。”

郑玄注引郑司农曰:“钩,钩心。”参见“钩心”。

4.金饰的马颔钩络带。

《周礼·春官·巾车》:“金路,钩,樊缨九就,建大旂。”

孙诒让正义:“凡马颔间亦皆有革络,更以金饰之,则谓之钩也。”一说,金饰的马胸带。

清凤应韶《凤氏经说·车前马》:“马头络刻金饰曰鍚,马胸带刻金饰曰钩。玉路有鍚,金路有钩。”

5.圆规。用来画圆的工具。
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倨中矩,句中钩,纍纍乎端如贯珠。”

《庄子·马蹄》:“我善治木,曲者中钩,直者应绳。”

6.弯曲。

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:“夫射柳叶者,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,少焉气力倦,弓拨矢钩,一发不中,前功尽矣。”

鲍彪注:“钩矢,锋屈也。”一本作“拘”。

7.环绕;回旋。参见“钩百”。

8.钩刺。
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或以戟钩之,断肘而死。”

清钱泳《履园丛话·笑柄·蝎子太守》:“不意帽中藏有蝎子,欲出不得,钩其首甚痛,涕泪交并。”

9.钩取;钩住。

《荀子·强国》:“大燕鳅吾后,劲魏钩吾右。”

杨倞注:“钩,谓如钩取物也。”

唐杜甫《奉陪郑驸马韦曲》诗之一:“石角钩衣破,藤梢刺眼新。”
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四》:“余计不能去,竟践而入之,巾履俱为钩卸。”

10.钩挂。

后蜀毛熙震《木兰花》词:“掩朱扉,钩翠箔。满院莺声春寂寞。”

宋曾巩《西楼》诗:“朱楼四面钩疏箔,卧看千山急雨来。”

叶圣陶《多收了三五斗》:“女人臂弯里钩着篮子,或者一只手牵着小孩。”

11.引致;诱致。

唐司空图《复安南碑》:“钩山就日,截海来庭。”

明王世贞《浣溪沙》词之二:“权把束书钩午梦,起沽村酒泼春愁,放教残日过墙头。”

朱自清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:“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。”参见“钩箝”。

12.事先设好的圈套。

艾芜《云南在我们心地上播下了美好的种子》:“假使我当时上了他们的钩,被迫进入他们的集团,倒不一定是看得起我这个人……而是看中了红十字会那个地方。”

13.约束。

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使之治国,上且钩乎君,下且逆乎民。”

成玄英疏:“上以忠直钩束于君,下以清明逆忤百姓。”

《南史·徐嗣伯传》:“夫邪气入肝,故使眼痛而见魍魉,应须邪物以钩之。”

14.试探;探听。

《新唐书·郑注传》:“既坐,机辩横生,钩得其意,守澄大惊。”

应修人《冬天》诗:“去再钩个回信来吧!”

15.探索;探讨。

唐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记事者必提其要,纂言者必钩其玄。”

16.扣留;截留。

《后汉书·吴良传》:“永平中,车驾近出,而信阳侯阴就干突禁卫,车府令徐匡钩就车,收御者送狱。”

李贤注:“钩,留也。”

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破恶声论》:“号志士者起……力施遏止,而钩其财帛为公用。”参见“钩止”。

17.牵连。

宋叶适《故太硕人臧氏墓志铭》:“吾何敢钩及邻比,以重难委人耶!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馀韵》:“春灯已错从头认,社党重钩无缝藏。”

王季思等注:“钩,是彼此牵连之意。”参见“钩党”。

18.附于剑头的环。

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兼有是二者,无钩罕镡蒙须之便,操其刃而刺,则未入而手断。”

鲍彪注:“钩,剑头鐶。”一本作“钓”。

19.兵器名。

《汉书·韩延寿传》:“延寿又取官铜物,候月蚀铸作刀剑钩铎,放效尚方事。”

颜师古注:“钩亦兵器也,似剑而曲,所以钩杀人也。”

20.镰刀。

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:“木钩而樵,抱甀而汲。”

高诱注:“钩,镰也。”

《汉书·循吏传·龚遂》:“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。”

21.汉字的一种笔形。有横钩、竖钩、弯钩等。

南朝齐王僧虔《论书》:“﹝索靖﹞甚矜其书,名其字势曰‘银钩虿尾’。”

22.书法术语。执笔指法之一。在用拇指、食指将笔管约束住的情况下,再以中指之第一、二两指节弯曲如钩,钩住笔管之外侧。

南唐李煜《书述》:“书有八字法,谓之拨镫……所谓法者,擫、压、钩、揭、抵、拒、导、送也。”

宋王钦臣《王氏谈录·笔法》:“江南李主及二徐傅二王拨镫笔法……其法五字:擫、厌、抵、钩、揭。”

23.用笔钩勒出字形或图画的轮廓。

明金幼孜《北征录》:“并书‘玄石坡立马峰’六大字刻于石,时无大笔,用小羊毫笔钩上。”
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“题未定”草(五)》:“我在这里,自以为总算又钩下了一种新的伟大人物--一九三五年度文艺‘豫言’家--的嘴脸的轮廓了。”参见“钩摹”。

24.钩形符号。一般用来标志内容正确的文字、算式或合格的事物,也用作勾乙或删除的符号。

25.检查。参见“钩校”。

26.勾销;消除。

老舍《樱海集·上任》:“帮忙是义气,真把山上的规矩一笔钩个净,作不到。”

27.古代的一种博具。

《慎子·威德》:“夫投钩以分财,投策以分马,非钩策为均也……此所以塞愿望也。”

《荀子·君道》:“探筹投钩者,所以为公也。”

梁启雄释引猪饲彦博曰:“投钩,盖掷钱投筊之类。”参见“投钩”。

28.藏钩。

唐李商隐《无题》诗之一:“隔座送钩春酒暖,分曹射覆蜡灯红。”

冯浩注:“古皆作‘藏彄’,后多作‘藏钩’,字异而事同也。‘隔座送钩’者,送之使藏,今人酒令尚有遗意。”

29.病名。

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繓病钩,身大臂短,不能及地。”

诸祖耿集注:“吴师道曰……病钩,即所谓臂短也。

桂馥曰:病钩犹病弩。

《汉书音义》如淳曰:弩病两足不能相过,钩、弩皆取象为名。

金正炜曰:钩与拘通。

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‘緛短为拘。’”

30.中医脉象的一种。

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鼓一阳曰钩。”

王冰注:“一阳鼓动,脉见钩也。”

《灵柩经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赤者,其脉钩也。”

清俞正燮《癸巳类稿·持素持》:“夏脉如钩。夏脉者,心也,南方火也,万物之所以盛长也。故其气来盛去衰,故曰钩。”

31.特指《孝经纬》之《钩命诀》等纬书。参见“钩谶”。

32.弹奏弦乐器的指法之一。

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回:“璵姑已将箜篌举起,苍苍凉凉,紧钩漫摘,连批带拂。”

33.缝纫方法。用针粗缝。如:钩贴边。

清范寅《越谚》卷中:“缝、钩、锹、敹。针线直穿曰缝,回曰钩,平曰锹,斜曰敹。”

34.用带钩的针编结。如:钩一个拎包。

35.量词。

《太平广记》卷六六引唐苏鹗《杜阳杂编·卢眉娘》:“更善作飞仙盖,以丝一钩,分为三段,染成五色。”一本作“缕”。

《二刻拍桉惊奇》卷十三:“灿烂一钩新月,木末来邀。”
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小谢》:“以金如意一钩为贽。”

茹志鹃《高高的白杨树·新当选的团支书》:“蓝天像一汪静静的湖水,半钩残月还挂在西边。”

36.象声词。

郁达夫《钓台的春昼》:“双桨的摇响,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,钩的一声过后,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。”参见“钩钩”。

37.姓。本姓句。因避宋高宗赵构讳,有的句字更音,如句(gōu)涛;有的就加金为钩,如句光祖改为钩光祖。见宋戴埴《鼠璞·姓氏改易》。

II

ㄑㄩˊ

〔《集韵》权俱切,平虞,群。〕

见“钩町”。

阅读:2934

标签: 杨树 桃花 蝎子 植物

●〖汉字〗鉤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鉤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鉥

⇛后一个汉字:鉣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