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鉤

簡體鉤字的筆畫:9畫;繁體鉤字筆畫:13畫。

(鉤,鉤)

I

gōu

ㄍㄡ

〔《廣韻》古侯切,平侯,見。〕

1.鉤子。用於鉤取、連結或懸掛器物的工具。(1)釣鉤。

《莊子·外物》:“任公子為大鉤巨緇,五十犗以為餌。”

唐韓愈《寄三學士》詩:“歸舍不能食,有如魚中鉤。”

宋戴復古《鷓鴣天·題趙次山魚樂堂》詞:“休結網,莫垂鉤。”(2)帶鉤。

《墨子·辭過》:“鑄金以為鉤。”

於省吾《雙劍誃諸子新證·墨子一》:“按鉤謂帶鉤。近世出土之晚周帶鉤習見,其花文多錯金銀以為飾。”

《莊子·胠篋》:“彼竊鉤者誅,竊國者為諸侯。”

成玄英疏:“鉤者,腰帶鉤也。”

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申孫之矢集於桓鉤。”

韋昭註:“鉤,帶鈞。”

馬衡《中國金石學概要》第三章五:“鉤者,古革帶之飾,管仲射齊桓公中帶鉤是也。胡語謂之師比,趙武靈王賜周紹胡服衣冠、貝帶、黃金師比是也。其字或作胥紕(《史記·匈奴列傳》),或作犀毗(《漢書·匈奴傳》及班固《與竇憲牋》),或作鮮卑(《東觀漢記》),皆師比一音之轉耳。”(3)掛鉤。

《樂府詩集·相和歌辭三·陌上桑一》:“青絲為籠係,桂枝為籠鉤。”

《隋書·蘇威傳》:“威見宮中以銀為幔鉤,因盛陳節儉之美以諭上。”

南唐李璟《浣溪沙》詞:“手卷真珠上玉鉤,依前春恨鎖重樓。”(4)鑰匙。參見“鑰鉤”。

2.鉤距;鉤梯。

《墨子·備城門》:“今之世常所以攻者,臨、鉤、沖、梯……軒車。”

孫詒讓間詁:“蓋即《魯問篇》所謂鉤距之鉤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魏明帝景初二年》:“雨霽,懿乃合圍,作土山地道,楯櫓鉤沖,晝夜攻之。”

胡三省註:“鉤,鉤梯也。所以鉤引上城者。”參見“鉤距”、“鉤梯”。

3.即鉤心。輿下鉤心之木。

《周禮·考工記·車人》:“凡為轅,三其輪崇,參分其長,二在前,一在後,以鑿其鉤。”

鄭玄註引鄭司農曰:“鉤,鉤心。”參見“鉤心”。

4.金飾的馬頷鉤絡帶。

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:“金路,鉤,樊纓九就,建大旂。”

孫詒讓正義:“凡馬頷間亦皆有革絡,更以金飾之,則謂之鉤也。”一說,金飾的馬胸帶。

清鳳應韶《鳳氏經說·車前馬》:“馬頭絡刻金飾曰鍚,馬胸帶刻金飾曰鉤。玉路有鍚,金路有鉤。”

5.圓規。用來畫圓的工具。

《禮記·樂記》:“倨中矩,句中鉤,纍纍乎端如貫珠。”

《莊子·馬蹄》:“我善治木,曲者中鉤,直者應繩。”

6.彎曲。

《戰國策·西周策》:“夫射柳葉者,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,少焉氣力倦,弓撥矢鉤,一發不中,前功盡矣。”

鮑彪註:“鉤矢,鋒屈也。”一本作“拘”。

7.環繞;回旋。參見“鉤百”。

8.鉤刺。
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或以戟鉤之,斷肘而死。”

清錢泳《履園叢話·笑柄·蠍子太守》:“不意帽中藏有蠍子,欲出不得,鉤其首甚痛,涕淚交並。”

9.鉤取;鉤住。

《荀子·強國》:“大燕鰍吾後,勁魏鉤吾右。”

楊倞註:“鉤,謂如鉤取物也。”

唐杜甫《奉陪鄭駙馬韋曲》詩之一:“石角鉤衣破,藤梢刺眼新。”
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四》:“余計不能去,竟踐而入之,巾履俱為鉤卸。”

10.鉤掛。

後蜀毛熙震《木蘭花》詞:“掩朱扉,鉤翠箔。滿院鶯聲春寂寞。”

宋曾鞏《西樓》詩:“朱樓四面鉤疏箔,臥看千山急雨來。”

葉聖陶《多收了三五鬥》:“女人臂彎裏鉤著籃子,或者一隻手牽著小孩。”

11.引致;誘致。

唐司空圖《復安南碑》:“鉤山就日,截海來庭。”

明王世貞《浣溪沙》詞之二:“權把束書鉤午夢,起沽村酒潑春愁,放教殘日過墻頭。”

朱自清《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》:“這燈彩實在是最能鉤人的東西。”參見“鉤箝”。

12.事先設好的圈套。

艾蕪《雲南在我們心地上播下了美好的種子》:“假使我當時上了他們的鉤,被迫進入他們的集團,倒不一定是看得起我這個人……而是看中了紅十字會那個地方。”

13.約束。

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使之治國,上且鉤乎君,下且逆乎民。”

成玄英疏:“上以忠直鉤束於君,下以清明逆忤百姓。”

《南史·徐嗣伯傳》:“夫邪氣入肝,故使眼痛而見魍魎,應須邪物以鉤之。”

14.試探;探聽。

《新唐書·鄭註傳》:“既坐,機辯橫生,鉤得其意,守澄大驚。”

應修人《冬天》詩:“去再鉤個回信來吧!”

15.探索;探討。

唐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記事者必提其要,纂言者必鉤其玄。”

16.扣留;截留。

《後漢書·吳良傳》:“永平中,車駕近出,而信陽侯陰就幹突禁衛,車府令徐匡鉤就車,收禦者送獄。”

李賢註:“鉤,留也。”

魯迅《集外集拾遺補編·破惡聲論》:“號誌士者起……力施遏止,而鉤其財帛為公用。”參見“鉤止”。

17.牽連。

宋葉適《故太碩人臧氏墓誌銘》:“吾何敢鉤及鄰比,以重難委人耶!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餘韻》:“春燈已錯從頭認,社黨重鉤無縫藏。”

王季思等註:“鉤,是彼此牽連之意。”參見“鉤黨”。

18.附於劍頭的環。

《戰國策·趙策三》:“兼有是二者,無鉤罕鐔蒙須之便,操其刃而刺,則未入而手斷。”

鮑彪註:“鉤,劍頭鐶。”一本作“釣”。

19.兵器名。

《漢書·韓延壽傳》:“延壽又取官銅物,候月蝕鑄作刀劍鉤鐸,放效尚方事。”

顏師古註:“鉤亦兵器也,似劍而曲,所以鉤殺人也。”

20.鐮刀。

《淮南子·氾論訓》:“木鉤而樵,抱甀而汲。”

高誘註:“鉤,鐮也。”

《漢書·循吏傳·龔遂》:“諸持鉏鉤田器者皆為良民。”

21.漢字的一種筆形。有橫鉤、豎鉤、彎鉤等。

南朝齊王僧虔《論書》:“﹝索靖﹞甚矜其書,名其字勢曰‘銀鉤蠆尾’。”

22.書法術語。執筆指法之一。在用拇指、食指將筆管約束住的情況下,再以中指之第一、二兩指節彎曲如鉤,鉤住筆管之外側。

南唐李煜《書述》:“書有八字法,謂之撥鐙……所謂法者,擫、壓、鉤、揭、抵、拒、導、送也。”

宋王欽臣《王氏談錄·筆法》:“江南李主及二徐傅二王撥鐙筆法……其法五字:擫、厭、抵、鉤、揭。”

23.用筆鉤勒出字形或圖畫的輪廓。

明金幼孜《北征錄》:“並書‘玄石坡立馬峰’六大字刻於石,時無大筆,用小羊毫筆鉤上。”

魯迅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“題未定”草(五)》:“我在這裏,自以為總算又鉤下了一種新的偉大人物--一九三五年度文藝‘豫言’家--的嘴臉的輪廓了。”參見“鉤摹”。

24.鉤形符號。一般用來標誌內容正確的文字、算式或合格的事物,也用作勾乙或刪除的符號。

25.檢查。參見“鉤校”。

26.勾銷;消除。

老舍《櫻海集·上任》:“幫忙是義氣,真把山上的規矩一筆鉤個凈,作不到。”

27.古代的一種博具。

《慎子·威德》:“夫投鉤以分財,投策以分馬,非鉤策為均也……此所以塞願望也。”

《荀子·君道》:“探籌投鉤者,所以為公也。”

梁啟雄釋引豬飼彥博曰:“投鉤,蓋擲錢投筊之類。”參見“投鉤”。

28.藏鉤。

唐李商隱《無題》詩之一:“隔座送鉤春酒暖,分曹射覆蠟燈紅。”

馮浩註:“古皆作‘藏彄’,後多作‘藏鉤’,字異而事同也。‘隔座送鉤’者,送之使藏,今人酒令尚有遺意。”

29.病名。

《戰國策·秦策五》:“繓病鉤,身大臂短,不能及地。”

諸祖耿集註:“吳師道曰……病鉤,即所謂臂短也。

桂馥曰:病鉤猶病弩。

《漢書音義》如淳曰:弩病兩足不能相過,鉤、弩皆取象為名。

金正煒曰:鉤與拘通。

《素問·生氣通天論》:‘緛短為拘。’”

30.中醫脈象的一種。

《素問·陰陽別論》:“鼓一陽曰鉤。”

王冰註:“一陽鼓動,脈見鉤也。”

《靈柩經·邪氣藏府病形》:“赤者,其脈鉤也。”

清俞正燮《癸巳類稿·持素持》:“夏脈如鉤。夏脈者,心也,南方火也,萬物之所以盛長也。故其氣來盛去衰,故曰鉤。”

31.特指《孝經緯》之《鉤命訣》等緯書。參見“鉤讖”。

32.彈奏弦樂器的指法之一。

《老殘遊記》第十回:“璵姑已將箜篌舉起,蒼蒼涼涼,緊鉤漫摘,連批帶拂。”

33.縫紉方法。用針粗縫。如:鉤貼邊。

清範寅《越諺》卷中:“縫、鉤、鍬、敹。針線直穿曰縫,回曰鉤,平曰鍬,斜曰敹。”

34.用帶鉤的針編結。如:鉤一個拎包。

35.量詞。

《太平廣記》卷六六引唐蘇鶚《杜陽雜編·盧眉娘》:“更善作飛仙蓋,以絲一鉤,分為三段,染成五色。”一本作“縷”。
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三:“燦爛一鉤新月,木末來邀。”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小謝》:“以金如意一鉤為贄。”

茹誌鵑《高高的白楊樹·新當選的團支書》:“藍天像一汪靜靜的湖水,半鉤殘月還掛在西邊。”

36.象聲詞。

郁達夫《釣臺的春晝》:“雙槳的搖響,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,鉤的一聲過後,要好半天才來一個幽幽的回響。”參見“鉤鉤”。

37.姓。本姓句。因避宋高宗趙構諱,有的句字更音,如句(gōu)濤;有的就加金為鉤,如句光祖改為鉤光祖。見宋戴埴《鼠璞·姓氏改易》。

II

ㄑㄩˊ

〔《集韻》權俱切,平虞,群。〕

見“鉤町”。

阅读:2935

●鉤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