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靖

靖字的笔画:13画;

jìng

ㄐ〡ㄥˋ

〔《广韵》疾郢切,上静,从。〕

1.安定。

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同出九人,唯重耳在,离外之患,而晋国不靖,二也。”

韦昭注:“靖,治也。”

晋应贞《晋武帝华林园集》诗:“六府孔修,九有斯靖。”

清无名氏《秋灯录·云娘》:“取道河北,征途不靖。”徐特立《关于武装农民问题》:“地方不靖,军食不充。”

2.使安定,平定。

《诗·周颂·我将》:“仪式刑文王之典,日靖四方。”

宋李纲《辞免知枢密院事札子》:“臣躬禀睿旨,即取最不逞者,斩数十人,枭首通衢,以靖群众。”

廖仲恺《致饶潜川黄德源曾允明经国函》:“中山先生于鱼日乘兵舰归粤,整军经武,以靖国难。”

3.引申为平息,止息。

《国语·晋语六》:“考讯其阜以出,则怨靖。”

韦昭注:“靖,安也。言内直谋相亲爱,乃考问百姓,知其虚实,然后出军用师,则怨恶自安息。”
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听稗》:“烽烟未靖,家信难通,不觉又是仲春时候。”

4.谋虑,谋议。

《书·盘庚上》:“则惟汝众自作弗靖,非予有咎。”

孔传:“靖,谋也。是汝自为,非谋所致。”

《文选·张衡〈思玄赋〉》:“潜服膺以永靖兮,绵日月而不衰。”

李善注:“《方言》曰:‘靖,思也。’靖与靓同。

《字林》曰:‘靖,审也。’”

《陈书·宣帝纪》:“靖怀众弊,宜事改张。”

5.使和睦;协调。

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于缉熙,亶厥心,肆其靖之。”

韦昭注:“靖,和也。言二君能光明其德,厚其心,以固和天下也。”

6.谦恭貌。

《管子·大匡》:“士处靖,敬老与贵,交不失礼。”

尹知章注:“靖,卑敬貌。”参见“靖恭”。

7.细小貌。参见“靖人”。

8.治理。

《诗·小雅·菀柳》:“俾予靖之,后予极焉。”

毛传:“靖,治。”

唐陆贽《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》:“若不靖于本而务救于末,则救之所为乃祸之所起也。”

9.树立,确立。参见“靖志”。

10.通“静”。安静。

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靖以待命犹可,动必忧。”

杨伯峻注:“靖,安也,静也。”

《北史·楼宝传》:“宝为人清简少言,颇谙旧事,位曆师傅,守靖谦恭,以此为人所敬。”

11.通“静”。清静。

《管子·白心》:“建当立有以靖为宗,以时为宝,以政为仪,和则能久。”

尹知章注:“静则思虑审。”

《北史·袁聿修传》:“为政清靖,不言而化。”

12.通“静”。道家修炼之处。

南朝梁陶弘景《冥通记》卷一:“勿令小儿辈逼坛靖,靖中有真经。”

清黄生《义府·冥通记》:“靖即静。坛与静,皆道家奉经修事之处。”

13.通“旌”。表彰。

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不靖其能,其谁从之?鲁叔孙豹可谓能矣,请免之,以靖能者。”

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春秋左传下》:“靖当读为旌。旌,表也。”

14.通“旌”。犹标识。亦谓树立标记。

《吕氏春秋·慎大》:“封比干之墓,靖箕子之宫,表商容之闾。”

俞樾平议:“靖读为旌。旌箕子之宫与下句‘表商容之闾’一律。”

《警世通言·旌阳宫铁树镇妖》:“真君入海昏,经行之处,皆留坛靖,凡有六处。”

严敦易注:“靖,通旌,记认、标识的意思。”

15.姓。

金有靖安民。见《金史》本传。

阅读:1498

标签: 桃花 植物

●〖汉字〗靖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靖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靘

⇛后一个汉字:青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