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靖

靖字的筆畫:13畫;

jìng

ㄐ〡ㄥˋ

〔《廣韻》疾郢切,上靜,從。〕

1.安定。

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同出九人,唯重耳在,離外之患,而晉國不靖,二也。”

韋昭註:“靖,治也。”

晉應貞《晉武帝華林園集》詩:“六府孔修,九有斯靖。”

清無名氏《秋燈錄·雲娘》:“取道河北,征途不靖。”徐特立《關於武裝農民問題》:“地方不靖,軍食不充。”

2.使安定,平定。

《詩·周頌·我將》:“儀式刑文王之典,日靖四方。”

宋李綱《辭免知樞密院事劄子》:“臣躬稟睿旨,即取最不逞者,斬數十人,梟首通衢,以靖群眾。”

廖仲愷《致饒潛川黃德源曾允明經國函》:“中山先生於魚日乘兵艦歸粵,整軍經武,以靖國難。”

3.引申為平息,止息。

《國語·晉語六》:“考訊其阜以出,則怨靖。”

韋昭註:“靖,安也。言內直謀相親愛,乃考問百姓,知其虛實,然後出軍用師,則怨惡自安息。”
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聽稗》:“烽煙未靖,家信難通,不覺又是仲春時候。”

4.謀慮,謀議。

《書·盤庚上》:“則惟汝眾自作弗靖,非予有咎。”

孔傳:“靖,謀也。是汝自為,非謀所致。”

《文選·張衡〈思玄賦〉》:“潛服膺以永靖兮,綿日月而不衰。”

李善註:“《方言》曰:‘靖,思也。’靖與靚同。

《字林》曰:‘靖,審也。’”

《陳書·宣帝紀》:“靖懷眾弊,宜事改張。”

5.使和睦;協調。

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於緝熙,亶厥心,肆其靖之。”

韋昭註:“靖,和也。言二君能光明其德,厚其心,以固和天下也。”

6.謙恭貌。

《管子·大匡》:“士處靖,敬老與貴,交不失禮。”

尹知章註:“靖,卑敬貌。”參見“靖恭”。

7.細小貌。參見“靖人”。

8.治理。

《詩·小雅·菀柳》:“俾予靖之,後予極焉。”

毛傳:“靖,治。”

唐陸贄《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》:“若不靖於本而務救於末,則救之所為乃禍之所起也。”

9.樹立,確立。參見“靖誌”。

10.通“靜”。安靜。

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靖以待命猶可,動必憂。”

楊伯峻註:“靖,安也,靜也。”

《北史·樓寶傳》:“寶為人清簡少言,頗諳舊事,位曆師傅,守靖謙恭,以此為人所敬。”

11.通“靜”。清靜。

《管子·白心》:“建當立有以靖為宗,以時為寶,以政為儀,和則能久。”

尹知章註:“靜則思慮審。”

《北史·袁聿修傳》:“為政清靖,不言而化。”

12.通“靜”。道家修煉之處。

南朝梁陶弘景《冥通記》卷一:“勿令小兒輩逼壇靖,靖中有真經。”

清黃生《義府·冥通記》:“靖即靜。壇與靜,皆道家奉經修事之處。”

13.通“旌”。表彰。

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“不靖其能,其誰從之?魯叔孫豹可謂能矣,請免之,以靖能者。”
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春秋左傳下》:“靖當讀為旌。旌,表也。”

14.通“旌”。猶標識。亦謂樹立標記。

《呂氏春秋·慎大》:“封比幹之墓,靖箕子之宮,表商容之閭。”

俞樾平議:“靖讀為旌。旌箕子之宮與下句‘表商容之閭’一律。”

《警世通言·旌陽宮鐵樹鎮妖》:“真君入海昏,經行之處,皆留壇靖,凡有六處。”

嚴敦易註:“靖,通旌,記認、標識的意思。”

15.姓。

金有靖安民。見《金史》本傳。

阅读:1657

●靖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