敝
敝字的笔画:11画;
I
bì
ㄅ〡ˋ
〔《广韵》毗祭切,去祭,并。〕
1.破烂;破旧。
《易·井》:“瓮敝漏。”
《史记·万石张叔列传》:“仁为人阴重不泄,常衣敝补衣溺裤,期为不絜清,以是得幸。”
叶圣陶《穷愁》:“阿母一袄,春间已敝,不与补缀,何堪着体?”
2.损坏;损害。
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类对》:“不见夫齿乎,虽坚固足以相靡,舌柔顺终以不敝。”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车夫》:“有车夫载重登坡,方极力时,一狼来啮其臀。欲释手,则货敝身压,忍痛推之。”
梁启超《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》第九章:“盖供过求,时价劣经价,则供者必受敝。”
3.衰败。
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刑肃而俗敝,则法无常。”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女,敝族也。”
杜预注:“敝,衰坏也。”
《新唐书·房玄龄传》:“世方敝,裒刻穷之。”
《清史稿·礼志一》:“自虞廷修五礼,兵休刑措……沿及汉唐,讫乎有明,救敝兴雅,咸依为的。”
4.失败。
《左传·僖公十年》:“帝许我罚有罪矣,敝于韩。”
杜预注:“敝,败也。”
5.疲惫;困乏。
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:“许之盟而还师,以敝楚人。”
杜预注:“敝,罢也。”
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充国度其必坏,欲罢骑兵屯田,以待其敝。”
宋沉作哲《寓简》卷六:“人平居终日役役,敝心神,耗气力,忿怒忧愁,顷刻不自乐。”
6.终;尽。
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:“国之祸难,谁知所敝。”
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春秋左传中》:“敝,犹终也,言不知祸难所终也。
《归妹》象传曰:‘君子以永知敝。’《缁衣》曰:‘故言必虑其所终,而行必稽其所敝。’是敝与终同义。”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呼吸精气,独立守神,肌肉若一,故能寿敝天地,无有终时。”
王冰注:“敝,尽也。”
7.丢弃,弃置。
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冠而敝之可也。”
陆德明释文:“敝,弃也。”
明何景明《严治篇》:“敝车而单行,人不让路矣。”
8.谦辞。
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敝邑以赋与陈蔡从,则卫国之愿也。”
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敝国虽狭,地方三千里。”
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三章:“今晚权且在敝村住一晚,我们可以代张先生尽尽地主之谊。”
9.通“弊”。弊病;害处。
《尹文子·大道下》:“其敝在于不知乘权藉势之异,而惟曰智能之同。”
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嗟乎,为法之敝一至此哉!”宋曾巩《乞登对状》:“陛下假之以玉色,奖之以德音,访之以治天下之道,而及于当世之事,其敝安在?”
10.通“蔽”。遮挡;蒙蔽。
《墨子·经说下》:“足敝下光,故成景于上。”
《隋书·李密传》:“密知化及粮且尽,因伪与和,以敝其众。”
11.通“憋”。恶。参见“敝肠”。
12.衣袖。
《礼记·缁衣》:“苟有车必见其轼,苟有衣必见其敝。”
13.弓把。
《周礼·考工记·弓人》:“凡为弓,方其峻而高其柎,长其畏而薄其敝。”
郑玄注引郑司农曰:“敝,读为蔽塞之敝,谓弓人所握持者。”
孙诒让正义引戴震曰:“敝与柎皆弓把。”
14.姓。
春秋时齐有敝无存。见《左传·定公九年》。
II
bié
ㄅ〡ㄝˊ
〔《集韵》蒲结切,入屑,并。〕
通“蹩”。
阅读:232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