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阻

阻字的笔画:7画;

ㄗㄨˇ

〔《广韵》侧吕切,上语,庄。〕

亦作“岨”。

1.险要;险要之地。

《诗·商颂·殷武》:“深入其阻,裒荆之旅。”

毛传:“深,深也。”

郑玄笺:“出兵伐之,冒入其险。”

孔颖达疏:“往伐荆楚之国,深入其险阻之内。”

汉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左据函谷、二崤之阻,表以太华、终南之山。”

清恽敬《与庄大久书》:“怀庆当太行、黄河之阻,朝夕瞻眺,定多胜赏。”

2.引申指关隘。

《汉书·代孝王刘参传》:“元鼎中,汉广关。以常山为阻。”

颜师古注:“依山以为关。”

3.地势高低不平。

《孙子·军争》:“不知山林险阻、沮泽之形者,不能行军。”

曹操注:“坑堑者为险;一高一下者为阻。”
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八》:“其下甚削,陷峡颇深……以壁削路阻,不得达。”

4.阻隔;障隔。

《周礼·夏官·司险》:“司险,掌九州之图,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,而达其道路。”

郑玄注:“达道路者,山林之阻则开凿之,川泽之阻则桥梁之。”

《吕氏春秋·长利》:“昔者太公望封于营丘,之渚海阻山高,险固之地也。”

晋陆机《辨亡论》下:“东负沧海,西阻险塞。”

唐杜甫《遣兴》诗之三:“烟尘阻长河,树羽成皋间。”

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二:“连结数十寨,负山阻水。”

5.隔绝;断绝。

唐钱起《送费秀才归衡州》诗:“不畏心期阻,惟愁面会赊。”

后蜀顾敻《献衷心》词:“想昔年懽笑,恨今日分离。银釭背,铜漏永,阻佳期。”

《剪灯新话·金凤钗记》:“窜伏村墟,迁延岁月,音容久阻,书问莫传。”

6.妨碍;阻碍。
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论说》:“凡说之枢要,必使时利而义贞,进有契于成务,退无阻于荣身。”

7.阻止;阻拦。

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勍敌之人,隘而不列,天赞我也;阻而鼓之,不亦可乎?”

《吕氏春秋·知士》:“能自知人,故非之弗为阻。”

高诱注:“阻,止。”

《花月痕》第二一回:“你们不要阻他高兴,听他讲下去。”

郭小川《楠竹歌》:“竹弓竹箭,能射豪绅死;竹刺竹桩,能阻不义师。”

8.阻难。

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:“既阻我德,贾用不售。”

毛传:“阻,难。”

唐韩愈《顺宗实录四》:“﹝裴延龄﹞又知贽之不与己,多阻其奏请也。”

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回:“卓曰:‘敢有阻大义者,以军法从事!’”

9.艰难;苦难。

《易·繫辞下》:“夫坤,天下之至顺也,德行恒简以知阻。”

孔颖达疏:“若不简,则为阻难。”

《诗·邶风·雄雉》:“我之怀矣,自诒伊阻。”

毛传:“阻,难也。”

郑玄笺:“此自遗以是患难。”

10.疑惑。

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“先丹木曰:‘是服也,狂夫阻之。’”杜预注:“阻,疑也。”

《逸周书·武纪》:“国有几失,居之不可阻。”

朱右曾校释:“阻,疑。”

11.倚仗;凭藉。

《史记·十二诸侯年表》:“晋阻三河,齐负东海,楚介江淮。”

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史记二》:“介,恃也。阻、负、介三字同义。”

《文选·陆机〈五等论〉》:“诸侯阻其国家之富,凭其士民之力。”

李善注:“阻,恃也。”

《北史·魏纪一·太祖道武帝》:“帝虑内难,乃北踰阴山,幸贺兰部,阻山为固。”参见“阻兵”。

12.依靠;靠近。

《文选·张衡〈东京赋〉》:“謻门曲榭,邪阻城洫。”

薛综注:“阻,依也。”

明张煌言《山头重建海塘碑记》:“但邑介山海间,田阻山则多硗,恒苦暵;田阻海则多盐,恒苦潮。”

13.艰深。
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练字》:“字靡异流,文阻难运。”

14.沮丧。

宋蔡絛《铁围山丛谈》卷三:“摅(林摅)瞋目视之,曰:‘此特吾南朝之狗尔。何足畏!’北素讳狗呼,闻之气阻。”
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粤西游日记一》:“其下先有一洞,高可丈五,而高广盘曲……土人以为马房,数马散卧于其中,令人气阻。”

15.“诅”的古字。

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危自中起,难哉!且是衣也,狂夫阻之衣也。”

韦昭注:“阻,古诅字。将服是衣,必先诅之。”

阅读:1457

●〖汉字〗阻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阻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阼

⇛后一个汉字:阺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