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
伊字的笔画:6画;
yī
〡
〔《广韵》于脂切,平脂,影。〕
1.是,此。
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:“心之忧矣,自诒伊戚。”
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三:“宣二年《左传》:‘自诒繄慼。’《小明》云:‘自诒伊慼。’为义既同,明‘伊’有义为‘繄’者。”
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伊年暮春,将瘗后土,礼灵祇,谒汾阴于东郊。”
颜师古注:“伊,是也。”
晋陶潜《拟古》诗之六:“万一不合意,永为世笑之。伊怀难具道,为君作此诗。”参见“伊人”。
2.发语词,无义。
《诗·周颂·我将》:“伊嘏文王,既右飨之。”
高亨注:“伊,发语词。”
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伊欲风流而令行,刑轻而姦改,百姓和乐,政事宣昭。”
颜师古注:“伊,惟也。”
晋陆机《叹逝赋》:“伊天地之运流,纷升降而相袭。”
唐刘知几《史通·浮词》:“伊、惟、夫、盖,发语之端也;焉、哉、矣、兮,断句之助也。去之则言语不足,加之则章句获全。”
3.语助词。用于句中,无义。
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“旨酒既清,嘉荐伊脯。”
郑玄注:“伊,惟也。”
贾公彦疏:“云伊惟也者,助句辞,非为义也。”
《文选·王粲〈赠蔡子笃诗〉》:“瞻望遐路,允企伊伫。”
李周翰注:“伊,犹惟也。”
唐柳宗元《唐铙歌鼓吹曲·靖本邦》:“本邦伊晋,惟时不靖。根柢之摇,枝叶攸病。”
宋王安石《梦黄吉甫》诗:“岂伊不可怀,而使我心往。”
4.即,就是。
《陈书·废帝纪》:“弃亲即雠,人神愤惋,王师电迈,水陆争前,枭剪之期,匪朝伊暮。”
《周书·文帝纪上》:“今若召悦授以内官,臣列旆东辕,匪朝伊夕。”
《资治通鉴·齐明帝建武元年》:“天下事可知,灰尽粉灭,匪朝伊夕;不早为计,吾徒无类矣。”
5.且,又。
唐柳宗元《平淮夷雅·皇武》:“蔡凶伊窘,悉起来聚。”
章士钊《柳文指要·体要·平淮夷雅》:“伊,以也。
《皇武》:‘蔡凶伊窘’,谓蔡凶且窘,伊字从中连及之也。与《方域》‘寇昏以狂’句法相类,伊、以二文,直可互用。”
6.他,它。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:“小庾临终,自表以子园客为代,朝廷虑其不从命,未知所遣,乃共议用桓温,刘尹曰:‘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,然恐不可复制。’”
《《太平广记》卷二四七引隋侯白《启颜录·石动筩》》:“动筩曰:‘郭璞《游仙》诗云:青溪千馀仞,中有一道士。臣作云:青溪二千仞,中有两道士。岂不胜伊一倍。’”南唐李泌《蝴蝶儿》词:“蝴蝶儿,晚春时。阿娇初着澹黄衣,倚窗学画伊。”
宋朱淑真《牡丹》诗:“娇娆万态逞殊芳,花品名中占得王。莫把倾城比颜色,从来家国为伊亡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五二回:“行者顿首道:‘上告我佛……兕大王,神通广大,把师父与师弟等摄入洞中。弟子向伊求取,没好意,两家比迸。’”
7.专用以代称女性,她。
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四:“咫只抵天涯,病成也都为他,几时到今晚见伊呵?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三回:“那知县和江都县同年相好,就密密的写了一封书子,装入关文内,托他开释此女,断还伊父,另外择婿。”
鲁迅《故事新编·补天》:“女娲忽然醒来了。伊似乎是从梦中惊醒的,然而已经记不清做了什么梦。”
蔡元培《在国语传习所的演说》:“近来有人对于第三位的代名词,一定要分别,有用她字的,有用伊字的,但是我觉得这种分别的确是没有必要。”
8.你。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勿学汝兄,汝兄自不如伊。”
宋孔平仲《续世说·纰漏》:“侯景篡梁,王伟请立七庙,并请讳。
景曰:‘何谓七庙?’伟曰:‘天子祭七世祖考,故置七庙。’景曰:‘前世吾不复忆,惟阿爷名标,且有朔州,伊那得来噉是。’众闻盛笑之。”
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二:“你把笔尚犹力弱,伊言欲退干戈,有的计对俺先道破。”
元无名氏《马陵道》第三摺:“我这里吐胆倾心说与伊,难道你不解其中意。”
《古今小说·简帖僧巧骗皇甫妻》:“知伊夫婿上边回,懊恼碎情怀。落索环儿一对,简子与金钗,伊收取,莫疑猜,且开怀。”
9.水名。
伊水。
《书·禹贡》:“伊、洛、瀍、涧既入于河。”
孔传:“伊出陆浑山……四水合流而入河。”
孔颖达疏引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伊水出弘农卢氏县东熊耳山东北入洛。”
汉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泝洛背河,左伊右瀍。”
唐周贺《出关寄贾岛》诗:“伊流偕行客,岳响答啼猿。”
宋陆游《杂题》诗:“何时道路平如砥,却就清伊整幅巾。”参见“伊水”。
10.姓。
汉有伊推。见《汉书·儒林传·瑕丘江公》。
阅读:213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