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伊

伊字的筆畫:6畫;

〔《廣韻》於脂切,平脂,影。〕

1.是,此。

《詩·小雅·小明》:“心之憂矣,自詒伊戚。”

王引之《經傳釋詞》卷三:“宣二年《左傳》:‘自詒繄慼。’《小明》雲:‘自詒伊慼。’為義既同,明‘伊’有義為‘繄’者。”

《漢書·揚雄傳上》:“伊年暮春,將瘞後土,禮靈祇,謁汾陰於東郊。”

顏師古註:“伊,是也。”

晉陶潛《擬古》詩之六:“萬一不合意,永為世笑之。伊懷難具道,為君作此詩。”參見“伊人”。

2.發語詞,無義。

《詩·周頌·我將》:“伊嘏文王,既右饗之。”

高亨註:“伊,發語詞。”

《漢書·董仲舒傳》:“伊欲風流而令行,刑輕而姦改,百姓和樂,政事宣昭。”

顏師古註:“伊,惟也。”

晉陸機《嘆逝賦》:“伊天地之運流,紛升降而相襲。”

唐劉知幾《史通·浮詞》:“伊、惟、夫、蓋,發語之端也;焉、哉、矣、兮,斷句之助也。去之則言語不足,加之則章句獲全。”

3.語助詞。用於句中,無義。

《儀禮·士冠禮》:“旨酒既清,嘉薦伊脯。”

鄭玄註:“伊,惟也。”

賈公彥疏:“雲伊惟也者,助句辭,非為義也。”

《文選·王粲〈贈蔡子篤詩〉》:“瞻望遐路,允企伊佇。”

李周翰註:“伊,猶惟也。”

唐柳宗元《唐鐃歌鼓吹曲·靖本邦》:“本邦伊晉,惟時不靖。根柢之搖,枝葉攸病。”

宋王安石《夢黃吉甫》詩:“豈伊不可懷,而使我心往。”

4.即,就是。

《陳書·廢帝紀》:“棄親即讎,人神憤惋,王師電邁,水陸爭前,梟剪之期,匪朝伊暮。”

《周書·文帝紀上》:“今若召悅授以內官,臣列旆東轅,匪朝伊夕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齊明帝建武元年》:“天下事可知,灰盡粉滅,匪朝伊夕;不早為計,吾徒無類矣。”

5.且,又。

唐柳宗元《平淮夷雅·皇武》:“蔡兇伊窘,悉起來聚。”

章士釗《柳文指要·體要·平淮夷雅》:“伊,以也。

《皇武》:‘蔡兇伊窘’,謂蔡兇且窘,伊字從中連及之也。與《方域》‘寇昏以狂’句法相類,伊、以二文,直可互用。”

6.他,它。
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識鑒》:“小庾臨終,自表以子園客為代,朝廷慮其不從命,未知所遣,乃共議用桓溫,劉尹曰:‘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,然恐不可復制。’”

《《太平廣記》卷二四七引隋侯白《啟顏錄·石動筩》》:“動筩曰:‘郭璞《遊仙》詩雲:青溪千餘仞,中有一道士。臣作雲:青溪二千仞,中有兩道士。豈不勝伊一倍。’”南唐李泌《蝴蝶兒》詞:“蝴蝶兒,晚春時。阿嬌初著淡黃衣,倚窗學畫伊。”

宋朱淑真《牡丹》詩:“嬌嬈萬態逞殊芳,花品名中占得王。莫把傾城比顏色,從來家國為伊亡。”

《西遊記》第五二回:“行者頓首道:‘上告我佛……兕大王,神通廣大,把師父與師弟等攝入洞中。弟子向伊求取,沒好意,兩家比迸。’”

7.專用以代稱女性,她。
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四:“咫隻抵天涯,病成也都為他,幾時到今晚見伊呵?”
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三回:“那知縣和江都縣同年相好,就密密的寫了一封書子,裝入關文內,托他開釋此女,斷還伊父,另外擇婿。”

魯迅《故事新編·補天》:“女媧忽然醒來了。伊似乎是從夢中驚醒的,然而已經記不清做了什麽夢。”

蔡元培《在國語傳習所的演說》:“近來有人對於第三位的代名詞,一定要分別,有用她字的,有用伊字的,但是我覺得這種分別的確是沒有必要。”

8.你。
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品藻》:“勿學汝兄,汝兄自不如伊。”

宋孔平仲《續世說·紕漏》:“侯景篡梁,王偉請立七廟,並請諱。

景曰:‘何謂七廟?’偉曰:‘天子祭七世祖考,故置七廟。’景曰:‘前世吾不復憶,惟阿爺名標,且有朔州,伊那得來噉是。’眾聞盛笑之。”
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二:“你把筆尚猶力弱,伊言欲退幹戈,有的計對俺先道破。”

元無名氏《馬陵道》第三摺:“我這裏吐膽傾心說與伊,難道你不解其中意。”

《古今小說·簡帖僧巧騙皇甫妻》:“知伊夫婿上邊回,懊惱碎情懷。落索環兒一對,簡子與金釵,伊收取,莫疑猜,且開懷。”

9.水名。

伊水。

《書·禹貢》:“伊、洛、瀍、澗既入於河。”

孔傳:“伊出陸渾山……四水合流而入河。”

孔穎達疏引《漢書·地理誌》:“伊水出弘農盧氏縣東熊耳山東北入洛。”

漢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泝洛背河,左伊右瀍。”

唐周賀《出關寄賈島》詩:“伊流偕行客,嶽響答啼猿。”

宋陸遊《雜題》詩:“何時道路平如砥,卻就清伊整幅巾。”參見“伊水”。

10.姓。

漢有伊推。見《漢書·儒林傳·瑕丘江公》。

阅读:2131

●伊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